5月22日下午14:30,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文艺美学中心特聘教授范玉刚做客第307期“新杏坛”,在线上举行了题为“《讲话》的话语表达逻辑与方法论启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杨建刚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韩振江教授列席,吸引了数百名师生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杨建刚首先对范玉刚的学术成就做了基本介绍。范玉刚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艺美学以及文化产业研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出版著作十部,发表各类论文数百篇。本次讲座旨在阐释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问题导向、话语逻辑以及方法论启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在双重视野融合中洞察《讲话》的问题性。立足于党的百年奋斗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的阐释语境,《讲话》在逻辑起点和价值落脚点上可归结为对“中国问题”的回应,即全民抗战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与文艺作用的发挥。《讲话》的核心诉求是对无产阶级意识的培育和强化问题,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表征,也是建立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基本要求。
其次,从《讲话》的问题导向与话语表达逻辑来看,《讲话》鲜明的问题导向源自对新文艺发展“问题性”的准确把握,主要解决的是为群众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以正确处理战时状态下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正是《讲话》的问题导向决定了其话语表达逻辑的政治诉求,并形构了一种文艺研究新范式,这是对单纯的文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的超越,是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重要收获,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巨大的理论张力。
最后,是关于《讲话》的目标导向与方法论启示。鲜明的目标导向增强了《讲话》话语表达逻辑的有效性,对增强战时文艺革命力量和掌握“文化的军队”的领导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讲话》的方法启示我们,解决问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回到现实本身,并与时代语境的紧密结合,这是新时代尊重文艺发展规律和建构文艺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与理论资源。
讲座结束后,韩振江对本次报告进行点评,认为范玉刚从话语逻辑和方法论维度来阐释《讲话》思想极具创新性和启发性。之后,杨建刚总结指出,报告从时代语境、问题导向、话语逻辑入手,对《讲话》的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师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并代表师生对范玉刚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至此,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