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果,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中文系2011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13年9月被学院派往人民日报社实习。
9月12号上午,我正式到人民日报社国内版的经济社会部报道,主要从事股票债券等财经方面的新闻采编。带我的许老师领我办了实习的部分材料,并向我介绍了经社部的一些领导和前辈,他们都非常热情。
如果你问我到哪实习好,人民日报绝对是最好的实习单位。她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新闻平台,她有最成熟的采编运作流程,她网罗了大批优秀人才……在这里你接触到的都是高素质的人才,你有想象不到的机会参加各种会议、见识各种场面。虽然实习时间较短,但我颇有些心得,下面就来说说我的实习之路。
严格的入门程序
人民日报社的出入程序绝对是我见过的最严格的。由于刚去没有出入证,门口的武警让我去传达室登记一下,传达室的阿姨告诉我必须通过内线联系到我要找的许老师,他接电话证明认识我才可以进去。阿姨对着名单簿找到许老师的电话打过去,恰逢他不在,我被挡在了门外。我拿着开的证明证明了我的身份,阿姨表示没有认识的人绝对不能进去。经过一段时间的软磨硬泡,阿姨终于同意给经社部的其他老师打电话,如果他们知道有我这么个实习生就放我进去,我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可是接连打了三四个都没人接,估计都出差去了,希望破灭。
无奈,我用手机给许老师打过去问怎么办,他说他可以用手机跟传达室的人说明情况,但传达室阿姨摇摇手表示不接手机,进门只能通过内线。我只好试着换一个门口进入,一路走走问问,终于到了所谓的 “小东门”,这里的阿姨态度稍好点,在登记了我的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后本想放我进去,但得知我要进编辑楼后又旧景重现了,阿姨一遍一遍地拨打经社部老师的电话,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个接通了,我被放行了。从传达室出来,门口的武警要给编辑楼内的武警打电话说明我的情况,编辑楼内的武警才可以让我进经社部,还好这些都比较简单了。细算下来,我被拒之门外的时间长达五十分钟之久,报社内部尤其是编辑楼的安全级别可见一斑。
进入报社的第一步就是办编辑楼出入证和饭卡。出入证需要找编辑楼内的相关老师签完字后到保卫处盖章,后来得知我缺两张一寸照片。果断出去洗照片,在经过一番“曲径通幽”后来到了保卫处,就要得到那张我渴望已久的编辑楼出入证了,我跳动的心不由地兴奋起来,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保卫处的领导说我缺张暂住证,我的心理防线马上就要崩溃了,怎么这么麻烦?和领导说明情况后,他终于勉强同意先给我办出入证,事后再交暂住证。拿着那张得来不易的出入证,看着相片上那张微笑的我的脸,酸甜苦辣顿时涌上心头……等到下午六点以后去办饭卡,被告知要拿着身份证和学生证的复印件并交纳200元的押金才可申请饭卡,而且要等三天后才可以取。一直处于学校温暖怀抱的我算是彻底体会到了校外的艰辛,就连办个证和卡都要这么周折,以后的路还不知道有多麻烦。
基本上整个下午我都是在各种繁琐的程序中度过的,除了来回跑的疲惫,还有心理的折磨,领略了机关报社的繁杂程序,相信以后我去任何单位工作都不会嫌麻烦了。这一天的奔波给我一个启示:到新地方报道,一定什么都要想到,证件照、钱、各种证件…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有备无患才能游刃有余。
在人民日报学做事
从实习的第一天起,这里的编辑、记者们良好的修养、优雅的谈吐和大方的举止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老师是财经采访室的资深记者,写过不少有影响力的反映民声的文章,但他并不因为我是实习生就对我态度冷淡,每次和我说话都面带笑容;龚主任是位美女记者,待人和蔼可亲,见面打招呼时笑容可掬;杜主编平素很忙,既要处理办公室的事物,又要忙着写稿子,可每次我找他办事他都会停下手边的工作,认真指导我在哪签字在哪盖章。办公室平时很安静,大家除了交流工作上的东西一般不会多说话,在这里听到最多的便是敲键盘和按鼠标的声音。
在办公室这几天除了第二天有任务外,其他时间都是看报纸,我主要看周一和周五的第17、18版。每天从九点坐到下午五点,除了中午短暂的吃饭时间外,其余时间都坐在自己的格子间里看新闻,把写的好的标题及写作思路记在本子上,梳理一下每版的报道内容。许老师告诉我,我们的版面大都是策划好的,通常很早就开始策划选题,大家围绕这个主题找各种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通过编辑之后,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一组稿件。当然有时也会找专家、官员写稿,主要是分析性和介绍性的,以做到更深入更专业的解答或分析一些重大经济政策,形成众家之言的效果,但在选择上也需要严格把关,最终上报的一般是目前讨论较热、影响较大的问题,比如住房、养老、交通拥挤、经济改革等。
整天从早到晚看新闻是枯燥的,但时不时地听到记者们的电话采访则给这种生活带来了些许乐趣。他们有的是打给专家教授的,有的是打给下面分社约稿的,每当他们电话采访时,我就会“偷听”他们谈话,分析他们的采访风格和说话技巧,在他们谈到某些新鲜话题(如“医保并轨”“延迟退休”等)时我会立即百度,以便了解更多时下国家正在发生或热论的问题。当然,我也“偷听”旁边实习生的电话采访,在“偷听”过程中我发现实习生采访和正式记者采访有些不同,虽然两者都是用客气礼貌的语气请教对方,但实习生明显有些胆怯,口气也较软,当对方说正在开会不方便时实习生一般会把电话挂掉,而老记者们则会询问他们的邮箱,请求他们在邮件中对记者的问题予以回复;再有就是老记者的知识储备比较深,专家在分析某个问题时,记者们一般能和专家进行很好的沟通并发表自己的意见以此来询问专家是否如此,而实习生本身的财经知识有限,加上经验不足,一般是“嗯,嗯”地听专家高谈阔论,这样采访地深度明显不够。知道了与正式记者的差距,在以后派给我任务的时候我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避免别的实习生犯的错误,期待我的任务!
在这里的另一个感受就是要努力与老师搞好关系,这样才能在他们需要找人干活的时候想到你。我刚来第一天许老师就让我给各位老师留个电话号码,他们需要人帮忙时就会联系我。就像23号的经济论坛,便是我去找许老师时旁边的田主编看到我,让我代他去的。其实这就是些无法拒绝的邀请,对于老师来说意义不大,甚至很难发稿,但对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拓宽视野、学习为人处世的良好机会,抓紧百度下相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给母校和报社丢人才是真的。
证监会之旅
实习第二天,老师派给我一个艰巨的任务,去证监会听一个新闻发布会。下午三点半的会,我提前两小时就出发了,出了复兴门地铁站,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北京最奢华的十大购物地之一——百盛购物中心,透过门外的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店内美轮美奂的装修和充满异域风情的衣物。不敢留恋于百盛,我继续往前走,在通往证监会的路上我第一次有机会领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区的风貌。徜徉在宽阔的金融大街上,一边是雄伟高大的大厦,一边是喧嚣的马路,露天广场上有人在放汪峰的《北京北京》,这一切都让我有一种被隔离的感觉,但这种感觉立马就被路边雄伟的建筑替换了,工行、光大、建行、移动、电信、联通总部全部设在这里,加上其他银行的北京总部也都在这儿,置身于这些“高端霸气上档次”的地方心中满满的全是兴奋、激动,着实让我这个“乡下人”过了一次“进城瘾”。
沿着公路一边左拐弯后我终于来到了富凯大厦,今天的发布会就在富凯一楼召开。在接待室兑换了贵宾卡后我进入了证监会的大门,会议室里早已有服务员沏好了茶。环顾四周,这是个中等会议室,可以坐五六排人,我来的稍早,等了会儿陆续有媒体朋友进来,他们中的很多人带着电脑、上网卡或录音笔。我装备没有那么齐全,只好用相机来代替了。三点半,会议准时开始,新闻发言人先是通报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分道制的情况,然后又发布了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开展铁矿石期货交易、同意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动力煤期货合约的批复,最后,针对记者提问,发言人一一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只听台下“啪啪啪”的全是敲击键盘的声音,见此情形,我也不管听得懂听不懂只要我能记下来的全都写在了本子上,记不下的等回去看相机录音就是了。
发布会很短,不到一小时便开完了,我坐车回到家中准备整理一下发给许老师。打开网页吓我一跳,这次会议的内容早在四十多分钟以前就有记者发网上了,而我坐车回家就需要五十分钟,也就是说会议刚结束他们就整理好了。如此高效让我佩服不已!
此次会议最大的感受就是“专业”,包括记者的提问,大家都是在用专业术语说话,比如“T+0放大100倍”“老鼠仓”事件,而我这个菜鸟连听都没听过。这提醒我以后要多看些财经新闻,起码能做到提到某个问题时心里有印象。
实习的这些日子,每天都会有新收获,每天都会有震撼我心的事发生,虽然来回穿梭于昌平和朝阳之间的路程有点远,虽然在北京的消费确实让我有点吃不消,但这样的经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我要提高的还有很多,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在接下来的实习中,我会有更多任务可做,我也会使出浑身本领把自己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