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国美学界的领军人物,他执着的学术追求和不断开拓创新的勇气让学界赞叹;他是一名德高望重的领导,从起初的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中文系副主任,到后来的山东省教委副主任、青岛海洋大学党委书记、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校长,他成就斐然;卸任之后他又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之中……他就是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终身教授曾繁仁先生。
4月9日,在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首批终身教授聘任仪式上,曾先生用“感谢”二字概括了自己的心情,他说:“终身教授这一荣誉称号的获得者是教师的楷模,是最高荣誉,自己压力很大,距离这一标准还有很大差距,自己将继续努力,争取在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学术振兴行动计划中起到自己微薄的作用。”
“山大的校风对我影响最大”
自1959年,18岁的曾繁仁进入山大至今,他已经和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共同走过了51年的风风雨雨。他用“与齐鲁大地同呼吸,与山大同前进,与同学同成长”来概括自己这51年的人生历程。谈起山大对自己的影响,他曾深情地说:“山大对我的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使我懂得如何做人,如何做学问,过一种平凡但有意义的生活。”
曾先生说,山大对于自己影响最大的是以艰苦朴素和自主创新为特色的群体校风。作为一个从南方来到山大求学的学生,曾先生对于山大学生“能吃苦”这一特点体会尤其深刻。他回忆起自己求学时,一些从南方过来的孩子受不了山大的艰苦条件和北方寒冷的冬天而放弃了求学。但正是这种艰苦的条件造就了山大学生能吃苦的个性,而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也作为一种山大的传统在代代相传,对于山大人在求学、做学术甚至做人方面都影响至深。
“山大人能吃苦的精神是罕见的,山大的文科,尤其是中文系老师的创新精神也是罕见的”,曾先生说,创新精神是山大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文系“冯陆高萧”在教学和科研中就主张不效仿他人观点,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同时也如此要求学生,彼时老师鼓励学生提出和自己不一样的观点,即使有些观点是偏颇、片面的。
曾先生指出: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创新,学问的本质也是创新,要讲出自己的新意,有新材料、新观点、新视角。创新的精神对于学科、学院甚至学校的发展都是关系重大的,但是作为青年人来讲,我们既要有创新的热情又要慎重,在对前人成果的吸收归纳之上,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
“要把生态美学研究当作终身事业来做”
从山大中文系的一名助教,到当今的终身教授、美学泰斗,曾先生在自己的美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即使在卸任之后的日子里,他也没有闲下来,而是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到了生态美学研究之中,他说:“我要将生态美学当作毕生事业来做。”
2000年,曾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一个美学学术会议的时候意识到了海德格尔提出的“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是一种很了不起的生态审美观,这次偶然的发现为曾先生走上生态美学研究道路拉开了序幕,之后他于2001年在希腊举办的第一届生态美学会议上做了一个比较长的美学报告,这篇报告后来被《陕西师大学报》和《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曾先生说,他之所以能走上美学研究道路,是偶然与必然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为我本身就是搞西方美学研究的,而从科研创新方面来讲,生态美学也是文艺学学科的一个新的生长点,是对于传统美学的一个突破”。
“选择生态美学,把美学当作终身事业来做还是现实的呼唤”,说起现在的生态危机和生态灾难,曾先生往往会变得急切和忧虑,“我们现在的环境问题太严重了,环境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太严重,我们发展付出的代价也太沉重。”
曾先生有着诸多的学术头衔,但是和大多数学者不一样的是,他还担任过很多的行政职务,从中文系副主任到青岛海洋大学党委书记再到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校长,再到现在的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近半个世纪以来,他始终在学术与行政之间寻求着一种平衡。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以一名学者的身份在美学研究领域坚定地走了下来。即使在很困难的时期,他也在恩师的鼓励之下始终坚持着给学生上课,在他看来,教学相长,停止了教学也就停止了学术科研,所以无论再难都不能放弃。直到现在,他也并没有在退下来的时间里休闲,而是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之中,在学术上焕发了第二春。
“做老师很幸福”
大学里最温暖、亲切的称呼是老师。曾先生乐为人师,为满园桃李的成长倾注了无限的热情。曾先生说,自己和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学生对于他的帮助很大,这样师生之间结成了深厚的师生情谊。每当回忆起他和学生在一起的种种美好时,每当学生在他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时,每当打开电子邮箱看到学生寄来的问候或祝福的邮件时,他就会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做老师很幸福!”
近半个世纪的执教生涯,在曾先生看来,“那些与学生们在一起的回忆都是美好的,包括曾经捣过乱的学生。”当对于学生的回忆闸门被打开,他就兴趣盎然地讲起来有关自己的学生、现已是《中华读书报》总编辑的王玮的一件趣事。当时作为系里投票选出来的优秀教师,曾先生的课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系里老师的肯定,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一次上课时,年少的王玮竟然递给曾先生一张写有“曾老师,你在搞满堂灌”的小纸条来发表对于曾老师授课方式的不满,这一举动无疑让当时的曾老师感觉非常震惊和困惑。现在曾老师说起这件小事却是难掩内心的欢悦,他对于学生的喜爱之心也不觉溢于言表。
曾先生说自己执教以来的近50年是“与同学同成长”的50年。这些年中,他在备课讲课之中进行思考创新,形成了许多学术论著。他说:“教学相长是我们的优势,我所有的学术研究都是在教学中进行的。”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即使是在自己行政事务繁忙的时刻也努力坚持,因为在他看来坚持教学是一种坚持科研的有效方法。
曾先生的言笑,透出天高云淡的从容之美,这种从容来自于他内心的淡定充盈,来自他的收获与快乐。每天他坚持以一个小时的步行来保持健康的体魄,他虽年近古稀,但仍有着难得的魄力与朝气。曾先生将自己久经历练的乐观与豁达与人分享:“要坚忍不拔,既不要被打倒,又不同流合污,我们要学会这样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