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俊为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2011届新闻学硕士毕业生,现赴中国传媒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校友胡智锋教授。
有宿舍在,这片校园的路无论多么曲折,总是通向一个可以倚躺的上下床;没有了宿舍,我们终究是需要原路返回的游客。
最后一次锁上宿舍的门,下次再来时,我们都是游人。
这片校园,没有山,也没有水;没有人敢自称仁者,也没有人能自封智者。只是,它眉宇间隐藏不住连山的定力,盈水的活力,我们的过往。
来山大前,山大毕业的表哥对我说,山大给他的第一印象是进了文史楼就像进了迷宫,转了半天也不见得能找到里面的某个教室,亦不容易原路转出来。事实证明,表哥的这个第一印象,也是我对山大的第一印象。直到研三,让我一下子找到文史楼的某个房间,我尚有障碍。我曾稍稍游走在世界的一些城市与村野,自觉方向感不错,却始终走不出文史楼。
于是,我常常在想,人生可以走过宏大的气象,坎坷的歧途,惬意的悠长,不眠的忧郁,旷远的岁月,却始终有一座内心的小楼,无法走出。
据说文史楼是1958年从青岛迁至济南后,山大的老师和同学们设计、筑建的。修建文史楼的那个济南的夏天很热,午后树荫下,老师和同学们扇着草帽;偶尔有风,吹动老师和同学们的衣衫飘飘,前辈们静静看着自己的作品,会心微笑。
图纸上唰唰点点涂抹,小推车往来不断。
于是,能在文史楼读书的后生们是有幸的,我们有幸承接前辈们有意布下的大讲堂。
这座一走入就容易迷路的三层讲堂,是前辈的传达——
如果一切已知,一切预定,一切笔直,一切了然,如何构成深刻的人文学科研究?如何通达向深刻的人生经脉?把人类生态里并未解决的问题在学术上轻易地就解决了,这又如何塑成气度不凡的责任观?因此,最大的迷宫,那些未知,肯定不会找到答案,但却又永远充满着吸引力。
排除了内心里的矛盾与学术上对未知的保持,也就排除了求学、治学生命的经络。历史,从未保留过这样的学人。
“这里不是交给你知识的地方,而是腾出空儿让你思考的所在”,这是英语世界第一所大学——英国牛津大学九百年的箴言吐纳。大学需要沉稳的气度,探索的不止,这里不是让你用知识去厉声拍胸脯,而是给你一个走不出的思辨迷宫,引诱你走向人生不低的品级。
文史楼是不是这样一个所在?我们不便回答。但好在,我们一起走过文史楼春秋。
文史楼外的小树林静默,那是山大沉稳学风的象征。山大的沉稳在中国高校里属前列,小树林文化对当下高校风气是一种制衡的力量。高耸的树林里,你得仰起脸来看树,人在树下就天然地不敢把自己看得太大,只能走向内心思辨;思索的平衡又不断被打破,不去把胸脯拍得铛铛响。
一座迷宫,有一片树林搭配,它们赋予我们的人生一种精神气氛,供我们长久地用这种精神气氛去涣释人生障碍。
我们一起走过,三年抑或七年。一路上只有问题,没有答案,我们永远站在树下,永远徜徉迷宫。这便是山大赋予我们最宝贵的人生态度。
那天听“小树林毕业歌会”,夜幕四垂,林影摇曳,忽然感到山大三年的脚步实在太匆忙,毕业歌会反倒像是入学仪式。
人生的入学仪式。
当最后一次锁上宿舍的门,当我们就此成为游人,我们也便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