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 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编辑刘俊博士以《博士论文写作与期刊论文写作》为题,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传播学博士生进行了学术交流。
一、关于博士论文写作思考
博士论文很特殊,是人生难得的具有理论深度的创作。因为两三年大量密集阅读文献,写完博士论文有一种通透的感觉。所以请大家一定重视博士论文。
1.优秀博士论文的五个标准:
A问题意识:知起点(避免方法价值先行/前瞻视野)特别是新闻传播学,容易方法理论框架先行,价值先行。人文社科论文起点应当是问题。新闻传播学与实践联系紧密,因为其发展动态多。在选择问题时要具有前瞻性。
B概念厘定:立支撑(核心边界/也避免从猴到人) 学位论文说了什么事,概念的核心边界说清楚。为写作打下基础。在厘定概念时,不应当求全求广,常识性东西无需赘述。应当求深,解释核心概念。
C原创思维:现价值(时代性稀缺/呈现创见与观点)原创思维是时代稀缺。知识常识化、琐碎化,信息爆炸,面临知识观点过多,导致原创性思维萎缩。论文当中需要呈现创见和观点。这是博士论文价值所在。
D逻辑框架:设保障(整饬对举/避免目录中的纠结)逻辑明晰,不要纠结。避免目录逻辑纠结,不要陷入自己的逻辑之中,为外审的粗略浏览提供便利。目录整饬保障逻辑清晰、明晰。
E深度思辨:见功底(避免限于描述/求普遍与深度)
建议最后一章为深度思辨,论文问题和其他学科的勾连。特别是对于新闻传播学,钻入到实践中,描述性过强,结论过短过浅。文章不仅发现了问题,还有与其他学科勾连的和面向未来的深度思辨。论文切口明确,但要根据论文情况,但结论的抽离尽量带有普遍性,理论结果普适性和时代意义。
2.博士论文容易出现五大问题
A“炒冷饭”(话题陈旧、老生常谈、太过通识)话题陈旧,创见不明确。话题太过常识性。
B“掉书袋”(有“别人说”没有“自己说”/我注六经)过分引用他人观点,变成文献综述和读书笔记,只是为了证明别人;而论文应当是利用别人观点佐证自己的观点。
C“赶时髦”(新名词、新概念进行简单拼接与包装)新名词的内涵外延没有厘清就用来写论文,比如互联网+等等。概念易碎,新的东西易被淘汰,学位论文如果和新的东西离得太近,对新的东西没有冷静思考,容易被时代抛弃。追新的东西要警示。
D“不到位”(不清晰、不明确、不充分、无逻辑) 表述不清晰,表现在观点都埋在表述中。建议利用标题分级提炼创见性观点,而不是仅仅作为分类。研究对象概念不明确。讨论不充分。结构无逻辑。
E“没深度”(过于描述性、常识性、小切口、重数据) 切口需要明确、适当,但不能太小。一般博士论文尽量只说一个事。对数据的过分倚重会导致没有深度。只是数据的呈现和搬运,没有反思和创见。
此外,应足够重视文献综述,对领域内前人研究的了解是博士毕业的基本要求。一些论文问题提出和文献综述应占篇幅的1/3。
二、期刊论文写作
1.研究方法:量化与思辨
人文的方法,更多成就了独特而独立的思想、学说和理论。无疆域。对于一些传统文化的研究,重视“心算”。量化的方法,可能更多服务与传媒行业的架构与选择,更多体现着一种面对传媒现象是的客观与理性。
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特定的目标需求决定了对方法的选择。方法本身无所谓还于怀,更多是恰当与否。
绝对的单一的方法,在传媒学术领域很难存活。在优质的成果中,应体现出科学量化与人文质化方法有机的结合,而不是相互排斥,也不是非此即彼。如果说偏重于人文和质化的研究,不利于对传媒学术发展做出理性和客观的研判,那么过度以来量化和科学研究,也会导致方向的迷失和独立思考的缺位。需要理性的研判,也需要思想的大师。
过度量化研究的警惕,数据是最大的客观;方法先行与迷恋西方;小缺口的精致,但易碎与易逝;学术工业链条上的平庸(过度量化,成为挖掘数据的平庸的工匠,而不是具有宏观视野的学者);精确与确定之于人文学科的相悖(深刻的人文思想有时是闪烁的论述,是开放性的,过于精致精确,已知固定不利于人文思考);平衡:经验与批判(需要面对世界,也需要面对内心)。
2.研究内容:实践与学理的问题
在人文社科中,传媒学术留下的印象是要复杂而特别的。一方面,传媒学术自身所面对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的现实性,使得价值比较容易直观显现。这是传媒学术的优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和现实过于紧密,这种直观性直接性,使得学术研究与研究对象之间距离过近,容易泯灭“学术感”。比如“新闻无学”的说法。
与“热运行”的传媒行业潮起潮落相比,传媒学术应当是基于热运行但又冷思考的灯塔和镜子。需要理性、冷静的观察和研判。
3.研究态度:国际化与本土化
本土化和国际化不是替代关系,二者可以并行。中国传媒学术的建构,经历三个阶段:1、成立后,模仿前苏联;党性、人民性等,2、1980-2000年 模仿美国西方传媒学术体系。3、呼唤本土化、主体建构。我们在长期的发展中,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应当总计经验,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
这是一个构建中国传媒学术主体性,一个是建构传媒学术的主体性,就是传媒的独立完整的学科话语体系。一个是构建中国的传媒学术主体性。
4.来稿总体要求
A合理性(问题、理论、方法、态度的合理)
B思辨性(反对止于应是文本与传播数据的描述,类似观影笔记)
C理论性(从实践现象和学理分析中抽离出普遍性的理论,理论框架与分析描述相融)
D前瞻性(新闻传播与传媒艺术领域的特殊性,对未来的预期)
(林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