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中国摄影》杂志主编陈奇军在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中心校区做了题为“让摄影有点艺术”的学术讲座。
讲座开始,陈奇军以三组作品对比的方式引入了“艺术的可接收范围”、艺术表现形式的演变、艺术蜕变的节点以及艺术对摄影的反作用等概念,并着重阐述了摄影术发明之后的艺术,由从具象到抽象、从再现到表现、从理性到非理性的演化。
陈奇军认为,仅仅将被摄物本身的美拍摄下来称不上艺术,这种属于自然的美、天然的美和客观的美,不是摄影师创造出来的,摄影师只是用相机将客观的美复制下来,要分清什么是“上帝的杰作”,什么是人的杰作;同时,只有形式的美难以得到艺术界的承认,将形式美作为至高追求的作品雷同的太多,虽然很“养眼”却不感人,“没意思”,这些作品被一些人说成是“糖水片”,甚至被艺术评论家形容为“美丽垃圾”;此外,感人的摄影作品也不见得是艺术,这类照片能够打动观者,但是它们以传播信息、报道事实为主,它们主要是就事论事,基本没有“意味”。
接着,陈奇军以各种中外获奖摄影作品为例阐述了摄影作为艺术的组成要素主要有:一是形式,即作品的外在形态、精神的“外壳”;二是距离,即作品外在形态与现实的相似度;三是意味,即作者赋予作品的理念、精神、情调、情感;四是迂回,即意味是暗示性的、间接的;五是高度,作品精神境界(情趣、品位、意味)的高下。
最后,陈奇军希望大家能拍出更多“意味深长”的作品,讲座在一片掌声中结束。(张依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