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海大学传播学博士、济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鸿雁来到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与新闻传播学研究生探讨了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发展,并分享了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写作心得。
周鸿雁认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新闻传播学已是一门显学,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力仍未得到完全的释放,学科基础依然难言稳固。这需要新闻传播领域研究人才共同努力,增强学科实力,提高学科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
“打好基础,掌握好节奏,宁早勿迟”并且“做好扒一层皮”的准备——在切入博士毕业论文写作这个主题时,周鸿雁如此开宗明义。接下来,周鸿雁结合自己的博士毕业论文《仪式华盖下的传播——詹姆斯.W.凯瑞传播思想研究》,分享了他的写作体会。
在了解、熟悉论述对象的过程中,要界定好标签、关键词。比如对“仪式”的认识,在论文的研究角度上,可以认定“仪式即传播”,这即是对研究对象属性的界定,也是贯穿毕业论文的一个基本思路。周鸿雁说,“这就是论文写作的原点。”何谓原点?它就像宇宙大爆炸理论所揭示的,宇宙的最初形态是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密度极高的物体,经过某一刻的大爆炸,才有了后续的时间和空间,宇宙的扩展过程,都可以回溯到这个原点——“无论论文的写作对象是人物还是事件,要找准它的本质属性。”这个本质属性,即原点。
界定好论述对象的本质属性后,需要考虑其发展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比如在研究“仪式传播”时,在时间上,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代,通过研究发现了其间人们已经把仪式作为传播的一些行为;在中国,可追溯到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的仪式传播行为——这些追根溯源的发现,可以说都是建立在“努力清理时间维度信息”这个思路上的成果。再比如,上世纪70年代,传播效果研究逐渐没落,出现了文化研究的转向。考察发现,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在同期均转向了文化研究,而不只是新闻传播学科自身的现象;至于其起因,当时西方的社会运动甚至越战等社会事件,都是其转向的逻辑基础。上述这些研究考量,也是立足于考察研究对象的时间维度而得出的分析。
无论研究什么课题,必然需要将其放在以横向的空间去看,这就是物理的维度,或称空间的维度。比如我们的春秋时期与当时的古希腊、两河流域、古尼罗河文明等世界几大文明区域,他们的很多思想有不谋而合之处,这定有其必然之处——任何事件都是时空的交汇、综合因素的叠加,这也是为何必须把研究对象放在共通的空间考察的原因。
“博士论文研究,就是要选一个很小很小的原点,然后像宇宙大爆炸那样迅速展开,研究视野越宽越好,找出看似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这是探索之旅,期间会有困顿、困惑,但随着不懈的追索,往往在不期的一刻会豁然开朗,不但发现了别人、也发现了自己从未发现的景象,这种发现会让自己感到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