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刚,男,汉族,1978年9月生,陕西三原人,南京大学文学博士,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博士后。现为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齐鲁青年学者、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和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文学理论和美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兼任中华美学学会文艺美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研究会理事、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理事、中国巴赫金研究会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等。
一、任教课程:
本科生课程:《文学概论》
研究生课程:《文学理论专题》《现代文论流派研究》
二、主要科研成果:
(一)著作(含译著和编著):
1,《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关系史》(独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2,《新时期文学形式本体论的演进与论争》(合著,谭好哲教授主编),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3,《马克思主义与美学》,刘康著,李辉、杨建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4,《论存在的殖民性》,尼尔森•马尔多纳多-托雷斯著,杨建刚译,载《拉美的去殖民化之路》(王宁、何卫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版。
5,《美在境界——王国维美学文选》,王国维著,杨建刚编选,山东文艺出版社,2020年1月。
6,《美育与人生——蔡元培美学文选》,蔡元培著,杨建刚编选,山东文艺出版社,2020年1月。
(二)主要论文:
1,《从价值本体论看艺术本质》,《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形式的革命与革命的形式——俄国形式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式观之比较》,《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
3,《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从对抗到对话的内在逻辑探析》,《文艺争鸣》,2008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4期全文转载。
4,《从作者到读者——主体性嬗变与文学理论的范式转换》,《天府新论》,2008年第1期。
5,《在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对话——巴赫金学术研究的立场、方法与意义》,《文学评论》,2009年第3期。
6,《文本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对话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文艺研究》,201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0年第5期全文转载。
7,《学术批评抑或政治斗争——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之间的论争及其反思》,《西北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8,《马克思主义与形式——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教授访谈录》(英文),《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
9,《陌生化理论的旅行与变异》,《江海学刊》,201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2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0,《建设性后现代视域中的生态美学建构及其意义》,《学术研究》,2012年第8期。
11,《文类研究的推进与拓展》,《文艺报》2014年5月16日。
12,《消费时代的审美困境与生态救赎——读李西建教授的<消费时代审美问题研究>》,《生态美学通讯》,2014年第8期。
13,《马克思主义对形式主义的吸收和借鉴——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学批评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5年第6期全文转载。
14,《形式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形式观及其意义》,《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15,《语言学转向视域中的批判理论的交往转向》,《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
16,《新时期文学形式本体论观念的演进、论争与反思》,《人文杂志》201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7,《消费时代的文化状况、精神困境与艺术使命》,《百家评论》2017年第3期,另载《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拓展》,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出版社2016年版。
18,《为什么是鲍勃·迪伦?》,《百家评论》2017年第1期。
19,《复调与交响——文艺美学专题学术聚谈:当我们谈一幅画时,我们在谈什么》,凌晨光、盛宁、杨建刚等,《百家评论》2017年第2期。
20,《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百年中国文艺理论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综述》,《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2期。
21,《批判理论的符号学拓展——鲍德里亚学术研究的符号学方法》,《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8年第1期全文转载。
22,《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俄国形式主义价值重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23,《阿尔都塞学派的兴起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变革》,《山东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24,《发生学与结构主义的接合——吕西安·戈德曼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湖北大学学报》201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8年第6期全文转载。
25,《寻找马克思主义与符号学的张力及其超越——斯图尔特·霍尔文化研究的立场与方法》,《学习与探索》2018年第 9 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8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9年第1期论点摘要。
26,《中国问题的西方理论及其身份认同》,《文艺争鸣》2019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20年第1期全文转载。
27,《日常审美教育与诗意人生建构》,《山东教育》(高教)2019年第6期。
28,《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中国文学·文艺理论》词条:文学性、陌生化、互文性、召唤结构、外部研究、内部研究、圆形人物、扁平人物。
29,《中国当代文论中的政策话语及其批评效应》,《文艺争鸣》2020年第5期。
30,《人道主义的还是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两种范式及其论争》,《人文杂志》2020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21年第1期全文转载。
31,Yang Jiangang, Jiang Gongyan. “Reflections on Political Policies and Statements in Arts and Literature in PRC”,CLCWeb: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Volume 22 (2020) Issue 5.
32,《从神谕到对话——“后理论时代”对理论的反思与重构》,杨建刚、张林轩,《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21年第8期全文转载。
33,《政治无意识:理论构成与阐释实践》,《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新华文摘》2021年第21期论点摘编《詹姆逊“政治无意识”的理论构成》,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22年第2期全文转载。
34,《重建一种“新审美学”何以可能——论<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的理论创新与学术价值》,《中国图书评论》2022年第3期。
35,《知识考古学视域中的百年中国美学的理论谱系与话语转换——“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的美学维度》,《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
36,《构建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语境之维——<文学语境意义生成机制研究>评介》,刘强、杨建刚,《山东社会科学》2022年第9 期。
37,《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艺制度建设的历程、形态与经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22年第6期。
(三)其他成果:
1,杨建刚、谭好哲:《山东省社科年鉴2012》(美学部分)
2,杨建刚、谭好哲:《山东省社科年鉴2013》(美学部分)
3,杨建刚、谭好哲:《山东省社科年鉴2014》(美学部分)
4,杨建刚、谭好哲:《山东省社科年鉴2015》(美学部分)
5,杨建刚、谭好哲:《山东省社科年鉴2016》(美学部分)
6,杨建刚、谭好哲:《山东省社科年鉴2017》(美学部分)
7, 杨建刚、谭好哲:《山东省社科年鉴2018》(美学部分)
8,杨建刚、谭好哲:《山东省社科年鉴2019》(美学部分)
9,杨建刚、谭好哲:《山东省社科年鉴2020》(美学部分)
10.杨建刚、谭好哲:《山东省社科年鉴2021》(美学部分)
三、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关系史研究”(批准号:11CZW010),结项等级为“优秀”。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方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的范式转型研究”(批准号:20BZW025)。
3,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批特别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关系史研究”(2012T50602)。
4,参与谭好哲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基本文学理论观念的演进与论争”(10BZW011)。
5,主持2017年山东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当代文艺价值观的流变与问题”(17CZWJ03)。
6,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谭好哲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当代文艺价值观建设研究”(17JJD720011)。
7,参与金永兵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关键词及其当代意义研究”,撰写关键词“政治无意识”。
8,参与李西建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文艺制度史研究”(21&ZD256)。
四、主要科研与教学获奖:
1,博士论文《从对抗到对话——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关系史研究》2011年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2,博士论文《从对抗到对话——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关系史研究》2011年获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3,论文《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获“2008年江苏省博士生论坛”优秀论文二等奖。
4,论文《在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对话——巴赫金学术研究的立场、方法与意义》2011年获山东省第二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论文《文本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对话中的一个关键问题》2012年获山东省第二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6,论文《马克思主义对形式主义的吸收和借鉴》2016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7,论文《马克思主义对形式主义的吸收和借鉴》2017年获山东省第三十一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8,论文《新时期文学形式本体论观念的演进、论争与反思》2017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9,著作《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关系史》获2018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10,著作《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关系史》2020年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青年成果奖、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首届人文社科优秀青年成果奖、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人文社科)奖三等奖。
14. 论文《中国问题的西方理论及其身份认同》2020年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5,获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2020年度科学研究(人文社科)突出贡献奖。
16,获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2015年度课程质量优秀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