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历
程相占,男,1966年7月15日生,河南新野人。现任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生态美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英文期刊Contemporary Aesthetics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美学、生态美学、环境美学、身体美学与生态批评,出版学术专著8部,译著2部,在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波兰、土耳其等国发表中外文学术文章150余篇(其中英文论文13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项。主要学术成就为:借鉴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生生”,提出了“生生美学”和“生态智慧C”概念,为中国传统思想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建构了有效的理论框架;以生态审美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生态美学领域的生生本体论立场。8份英语论著被写入美国《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的“环境美学”辞条及其参考文献。
电子信箱地址:sducxz@163.com
二、教学情况
先后为本科生开设的课程有:文学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史、中西比较文论(中英双语教学)、德国古典美学、叙事学、现代文艺美学、美学概论、生态批评、现代美学范畴研究等。
先后为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中国古代文论专题、中国诗学研究、研究生专业英语(文艺学专业)、中国美学专题。
先后为博士生开设的课程有:环境美学专题、专业英语(西方美学史)。
三、专著
1、程相占:《文心三角文艺美学──中国古代文心论的现代转化》,济南: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出版社,2002年。
2、程相占:《中国古代叙事诗研究》,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年。
3、程相占主编:《唐诗精选》,二人合作,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年。
4、程相占主编:《现代视野中的文艺美学基本问题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
5、程相占主编:《中国环境美学思想研究》,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本书获2008-2009年河南省优秀图书二等奖,获奖时间2010年12月,批准部门,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本书2010年9月获第25届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社科优秀读物奖,批准部门,北方十五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评选委员会。
6、程相占:《哈佛访学对话录》,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
7、程相占:《生生美学论集——从文艺美学到生态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
8、程相占、[美]阿诺德•伯林特、[美]保罗•戈比斯特、[美]王昕晧:《生态美学与生态评估及规划》(中英文对照版),第一作者,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四、译著
1、[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程相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一版,2014年第二版。
2、[美]阿诺德•伯林特:《美学与环境:一个主题的多重变奏》,程相占、宋艳霞译,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
3、[英]戈登•格雷厄姆:《艺术哲学——美学导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五、论文
1、《诗教与礼教》,《孔子研究》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材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1年第4期转载。
2、《滋味、味外之旨与意境》,《河南大学学报》1991年第5期。
3、《刘勰的虚静论》,《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学报》,1991年第2期。
4、《孔子音乐思想在阮籍、嵇康身上的延伸及其影响》,《孔子研究》1993年第3期。
5、《王渔洋与禅宗》,《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学报》1993年第1期。
6、《<洛阳行>对明末党争的反思》,《苏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4期。
7、《吴伟业与中国古代叙事诗研究提要》,《文学遗产》,1995年第6期。
8、《吴伟业的诗史思想》,《苏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4期。
9、《王渔洋的诗歌理想》,《桓台国际王渔洋讨论会论文集》,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出版社,1995年版。
10、《论“梅村体”的用典》,《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学报》,1996年第1期。
11、《<圆圆曲>的主题与意旨》,《文史知识》,1996年第3期。
12、《中国古代无史诗公案求解》,《文史哲》,1996年第5期。
13、《论先秦两汉民歌叙事诗的特征》,《学术月刊》,1997年第7期。
14、《诗学的“重量”范畴》,《东方丛刊》1997年第4期。
15、《自题圆石做诗人》,《历代文毫传》,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16、《再解梁启超》,《新华文摘》,1999年第4期。
17、《求索文艺学的理想形态》,《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13日。
18、《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三点疑难》,《中国文化报》,1999年7月17日。
19、《评王英志的<灵性派研究>》,《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
20、《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审美教育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史哲》,1999年第6期。
21、《<巴黎手稿>与<文心雕龙>的互动诠释》,《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学报》,2000年第1期。
22、《文艺美学的历史与未来》,《中国教育报》2001年5月24日。
23、《〈文心雕龙〉文体辨析的礼学文化底蕴》,《人文述林》第四辑,2001年。
24、《作为形而中学的文艺美学》,《文艺美学研究》第一辑,2002年。
25、《况周颐的“词心”论与王国维的“人生问题”》,《文学前沿》第五辑,2002年。
26、《陆机〈文赋〉与文艺学的元问题》,《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3期摘编。
27、《佛学的境界论与中国古代文艺境界论》,《东方丛刊》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材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3年第1期转载。
28、《我的文艺美学之缘》,载深圳大学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编《美的追寻——胡经之学术生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9、《美学理论等待的诗性》,《中国教育报》2003年3月27日。
30、《王国维的意境论与境界说》,《文史哲》2003年第3期。
31、《中国古代思想“谓之”话语的价值论底蕴》,《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第2期。
32、《“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学术展示》,《东方丛刊》2003年第2期。
33、《“非主流”美学视野中的文艺美学研究》,《东方丛刊》2003年第4期。
34、《中国文艺境界论的文化精神与现代裂变》,《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5、《审美判断与文明理念的达成》,《文艺美学研究》第二辑,2003年。
36、《自然诗学:文化环境下的反思》(译文) ,《文艺美学研究》第二辑,2003年。
37、《新轴心时代的美学拯救》,《中华读书报》2004年7月21日。
38、《冯友兰人生境界论的审美维度》,《孔子研究》2004年第5期。
39、《轴心期理念与中国文论话语之重建》,《河北学刊》,2005年第1期。
40、《新世纪中国美学一瞥》,《社会科学报》,2005年2月17日。
41、《生态精神与美学、文艺学研究》,《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42、《生态智慧与地方性审美经验》,《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材料《美学》2005年第9期转载。
43、《审美文化视野中的徽州古民居》,《江海学刊》,2006年第1期。
44、《让文艺美学更像文艺美学》,《中华读书报》,2006年1月18日。
45、《城市的文化功能与城市文化研究》,《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
46、《美国大都市带思想的新进展》,《社会发展论坛》2006年第6期。
47、《大学教研应强调经典意识》,《社会科学报》2006年7月20日。
48、《中国轴心期的“生生”观念与当代生态美学构建》,载曾繁仁主编:《人与自然:当代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美学与文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9、《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50、《世界学者关注景观美学》,《社会科学报》2007年5月31日。
51、《环境感知、生态智慧与儒学创新》,《学术月刊》2008年1月号,第一作者。
52、《美国第一大都市带的生态意识》,《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3月3日。
53、《哈佛大学的绿色校园行动》,《社会科学报》2008年3月6日。
54、《审美生态学与城市环境》(译文,美国环境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Arnold Berleant原著),《学术月刊》2008年3月号。曾繁仁教授点评。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美学》2008年第7期转载。
55、《审美与视觉景观评估在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结合》,《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三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美学》2008年第7期转载。
56、《西方大都市带思想要略》,《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又载刘士林主编:《2007中国都市化进程报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57、《商周“鼎”观念的二元结构》,《西北民族研究》2008第2期,与张常勇合作,第二作者。
58、《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的诺顿时代》,《文艺美学研究》第四辑,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9、《走向真正的环境审美:化解景观审美经验中的边界和对立》,[英]埃米莉·布雷迪著,程相占译,《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美学》2009年第1期转载。
60. “Urban Image and Urban Aesthetics: Urban Aesthetics in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The Journal of Faculty of Letters, No. 2, 2008.(《城市意象与城市美学:跨文化视野中的城市美学》,《人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学报》2008年第2期。)
61、《美国生态美学的思想基础与理论进展》,《文学评论》2009年第1期。
62、《苏轼“艺道两进”论与中国艺术哲学的纲领》,《苏轼“艺道两进”论与中国艺术哲学的纲领》2009年春之卷。
63、《从环境美学到城市美学》,《学术研究》2009年第5期,与美国学者阿诺德·伯林特合作,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美学》2009年第7期转载。
64、《西方有没有生态美学》,载王德胜主编:《问题与转型——多维视野中的当代中国美学》,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65、《中国文学史的历史性与文学性》,《江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66、“International Correspondence on Studies on Metropolitan Culture and Urban Aesthetics”,《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67、《生态批评第三波:生态文艺美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2月11号第11版。
68、《中国文论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江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69、《身体美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活动》,《文艺争鸣》2010年5月号。
70.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and Ecological Aesthetics: Arnold Berleant’s Impact on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China,” Sztuka i Filozofia, Fall, 2010.
71.“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2、《西方城市的历史形态及其文化精神》,《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73、《文化多样性与跨文化美学研究——与艾琳·温特教授对话》,载刘悦笛主编:《美学国际:当代国际美学家访谈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74、《生态批评、城市环境与环境批评》,《江苏大学学报》2010年第5期。
75. Cheng Xiangzhan, “Ecoaesthetics and ecocriticism,” ISLE: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Environment, Volume 17.4 (Autumn 2010): 785-789. 是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HIC(《国际人文学全文数据库》)和MLAIB(《现代语言学会国际文献》)收录刊物,
76. Wang, X. and Cheng, X. (2011) ‘Contribution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to urban planning’, Int. J. Society Systems Science, Vol. 3, No. 3, pp.203–216.
77、《从城市到都市》,《江南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
78、《论身体美学的三个层面》,《文艺理论研究》2011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美学》2012年第3期转载。
79、《环境美学对分析美学的承续与拓展》,《文艺研究》2012年第3期,第24—30页。
80、《生生美学的十年进程》,《鄱阳湖学刊》2012年第6期,第73-80页。
81、《论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联系与区别》,《学术研究》2013年第1期。第122-131页。
82、《论生态审美的四个要点》,《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第120-125页。《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全文转载。
83、Cheng Xiangzhan, “On the Four Keystones of Ecological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n Simon C. Estok and Won-Chung Kim, eds. East Asian Ecocriticisms: A Critical Reader, Macmillan, 2013:213-228.
84、Cheng, Xiangzhan. “Aesthetic Engagement, Ecosophy C, and Ecological Appreciation,”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11(2013).
http://www.contempaesthetics.org/newvolume/pages/article.php?articleID=680
85、《探寻生态批评新模式》,《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8月22日。
86、《论白居易晚年宅园生活的生态审美意蕴及其思想局限性》,《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4期,与庄守平合作,第一作者,第33-39。
87、《生态文明理念与生态美学的发展方向》,《百家评论》2014年第2期。
88、《生态文明时代的美学建设》,《鄱阳湖学刊》2014年第3期,与曾繁仁合作,第二作者。
89、《探索生态观、人文观与审美观的统一之途》,《中华读书报》2014年10月8 日第19 版。
90、《生态美学的美学观与研究对象》,《天津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第136-142页。
91、《中国生态美学发展方向展望》,《求是学刊》2015年第1期,第119-122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15年第3期转载,第8-11页。
92、《生态美学构建与学术自信之建立》,《文艺理论研究》2015年第1期,第50-55页。
93、《雾霾天气的生态美学思考——兼论“自然的自然化”命题与生生美学的要义》,《中州学刊》2015年第1期,第158-164页。
94、《朱光潜的鲍姆嘉滕美学观研究之批判反思》,《学术月刊》2015年第1期,第135-142页。
95、《环境美学的理论创新与美学的三重转向》,《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第36-43页。《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5年第2期转载,第26-28页。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15年第5期转载,第3-10页。
96、《西方环境美学在新世纪的深化与拓展》,《学术论坛》2015年第4期,第1-8页。
97、《从“文弊”概念看“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5年第2期,第53-58页。
98、《生态美学的时代关怀》,《中国绿色时报》2015年10月10日。
99、《现象学与生态美学构建》,《鄱阳湖学刊》2015年第5期,第120-125页。
100、《“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空间”国际研讨会综述》,《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12期,封三封四。
101、《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的国际新视野》,《鄱阳湖学刊》2016年第1期,第117-124页。
102、Cheng, Xiangzhan. “Ecosophy and Ecoaesthetics: A Chinese Perspective,” in Hubert Zapf, Ed. Handbook of Ecocriticism and Cultural Ecology. Berlin / Boston: de Gruyter, 2016:481-493.
103、《生态美学的中国话语》,《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第35-40页。
104、程相占. 生态智慧视野中的洪灾问题[J]. 生态学报, 2016, 36(16): 4938-4939.
105、《环境美学的理论思路及其关键词论析》,《山东社会科学》2016年第9期,第16-23页。
106、《生态美学:生态学与美学的合法联结——兼答伯林特先生》,《探索与争鸣》2016年第12期,第52-57页。
107、《中国美学与生态智慧》,《光明日报》2017年01月16日 15版。
108、《身体美学与审美理论知识的有效增长——评王晓华<身体美学导论>》,《中国图书评论》2017年第5期。
109、《文论的深层机理与文论的创新机理》,《暨南学报》2017年第7期。
110、《“生生之道”道“万千”》,《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08月29日第7 版。
111、Cheng Xiangzhan, “The Archetype of Chinese Aesthetic Activity and a Construction of Everyday Aesthetics,” in Curtis L. Carter, ed., Unsettled Boundaries: Philosophy, Art, Ethics East/West, Milwaukee, Wisconsin: Marquette University Press, 2017, pp.63-76.
112、《论生态美学的关键词审美关切——康德“无关切性”概念的真实含义及其批判》,《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1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18年第2期转载。
113、《研究中国生态审美智慧的方法论问题——以赵凤远<庄子的生态审美智慧解析>为个案》,《管子学刊》2017年02期。
114. Some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Berleantian Critique of Kantian Aesth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aesthetics, Espes, vol. 6, issue 2, December 2017.
五、承担项目
1、“中国古代文心论的现代阐释”,批准号98CZW0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98-2000,独立,2万元。
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艺美学基本理论问题与体系框架研究”子课题“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基本范畴研究”,2001-2003,独立,2万元。
3、《都市文化原理》教材,上海师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2004-2006,合作,1万元。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现代价值”子课题之一“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体用论的现代阐释”,2005-2008,3万元。
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江南都市文化的历史源流与现代阐释”子课题之一,“江南都市文化的发生及公元十世纪以前的源流研究”, 3万元。
6、教育部重大项目“现当代中西艺术教育比较研究”(04JZD0036)子课题之一“哈佛大学艺术教育研究,2004-2007年。
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古代‘中和论’美育思想研究”,投标者,2006-2009年,20万元。
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方生态美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运用”(批准号08BZW013),主持人,2008.6-2012.6,9万元。
9、项目名称: 程相占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10万元,项目代码: 10000058311702,2008-2011。
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环境美学与美学的改造”(批准号11JJD750014),课题负责人,经费20万,实到9万元,起至时间,2011.9-2014.9。
1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生态审美的基本要点与生态审美教育研究”(批准号13AZW004),课题主持人,经费30万,起止时间,2013.6-2016.6。实到经费27万。
12、曾繁仁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生态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6ZDA111)子课题五“生态美学通论”主持人,资助经费总额80万元,首次拨付启动经费76万元,立项时间为2016年11月16日,计划完成时间2021年12月。
13、山东省社科规划委托研究重大项目“生态美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6AWTJ03),课题负责人,经费10万,起止时间2016.12-2017.12。
14、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美学意义”(项目批准号17ALJJ07),课题负责人,经费50万,起止时间2017.6-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