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19时,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名誉会长陈根远做客第344期“新杏坛”,于知新楼A620室作题为“泱茫无垠——中国古代瓦当艺术”的学术讲座。讲座由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书法研究中心主任徐超教授主持,吸引了近百位师生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徐超教授言及陈根远研究员是他首次亲自为“新杏坛”讲座邀请的嘉宾,这次也是自己第一次主持“新杏坛”。徐超教授简要介绍了陈根远研究员的治学领域和研究成果,陈根远研究员主要从事瓦当、玺印、碑版、铜镜等文物艺术研究与鉴定,著有《瓦当留真》《中国碑帖真伪鉴别》《陈根远说印章》等图书三十余种以及《〈尊古斋瓦当文字〉辨伪》《秦瓦当的种类与断代》等学术论文60余篇。介绍完毕后,陈根远研究员也表示时隔三十余年,非常高兴能够重回母校。
首先,陈根远研究员介绍瓦当的功用与位置。中国古代一般把板瓦铺在屋面上,板瓦的缝上是筒瓦,最前端就是“当”,它的作用是保护出头的椽子。在介绍过瓦当的定义之后,陈根远研究员讲解了瓦当的遗存的重点区域和分布,并且通过“蕲年宫当”的发现以及秦、汉瓦当上的内容随时代发展而的变化这两个例子,阐明了瓦当的学术价值。在此基础上,陈根远研究员又梳理了古人的著录与今人的研究,分为了唐至明(萌芽时期)、清代至民国(普遍兴起时期)、1950-80年代(瓦当资料汇集与研究时期)、1990年代以来(长足发展时期)四个时期。其中重点介绍了清末陈介祺的收藏,他的收藏中多有出自齐鲁者,把学者对瓦当的研究视野由关中引向了更为广阔的地区。
之后,陈根远研究员介绍瓦当的出现,战国时期的瓦当以及西汉的瓦当三部分内容。根据现有的考古发现,应该早在龙山早期(距今4500-4300年),中国就出现了瓦当,西周周原瓦当已经成熟。战国时期有秦、齐、燕三大主流瓦当系统,是中国古代瓦当的第一个高峰,主要是图像瓦当和图案瓦当两类。秦瓦以形状分大致有半圆瓦当、大半圆瓦当和圆瓦当三类,最著名的是动物纹瓦当,还有葵纹瓦当和云纹瓦当。齐瓦的主要母题是树木纹,燕瓦主要是饕餮纹半瓦。以文字瓦当的出现为标志,西汉是中国古代瓦当的第二个高峰。西汉的文字瓦当以吉语为主,多为四字;图像瓦当中,四神瓦当一枝独秀;图案瓦当以各式云纹为主,已不多见。进而陈根远研究员继续讲解“蕲年宫当”“橐泉宫当”“上林”瓦当等具体的宫苑瓦当,“佐弋”官署瓦当和“长乐未央”“与天无极”“千秋万岁”等吉语瓦当。还介绍到吉语瓦当中比较独特的两类,一是文辞采用汉赋的瓦当,二是备受金石家重视的十二字瓦当。
最后,以故宫博物院藏的伪文字瓦当和民国黄浚《尊古斋瓦当文字》为例,陈根远研究员讲解了瓦当辨伪的相关内容。他通过将真假瓦当进行对比,让听众们切身感受到了真假瓦当的差别。其后他又简要介绍东汉出现的莲花纹瓦当,以及瓦当在后世逐渐消失的原因。
主持人徐超教授代表与会师生对陈根远研究员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并进行总结。徐超教授指出,陈根远研究员既系统梳理了瓦当艺术与相关学术研究的发展,又以生动活泼的故事和例子带领大家具体深入地进行了学习。
在互动环节中,徐超教授就制作瓦当的人员等问题向陈根远研究员提问,现场同学就瓦当文字入印进行篆刻的作用、半圆形的瓦当向圆形的瓦当转变的过程、有图案的瓦当是否比素面的瓦当更高级、瓦当为何以篆书为主、瓦当的传播等问题向陈根远研究员提问,并得到了耐心解答。至此,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