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14时,河北大学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北京师范大学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教授,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筹)会长郭英德教授做客第350期“新杏坛”,于知新楼A620室作题为“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化使命”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孙之梅教授主持,蓝青副研究员、罗超华副研究员、张知强老师出席,吸引了近百名师生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孙之梅教授简要介绍了郭英德教授的治学经历,以及郭教授在戏曲、散文等领域中的突出学术成果,并对郭英德教授做客“新杏坛”表示欢迎。
首先,郭英德教授从文学的文化价值谈起,指出文学是人类借助于语言文字以艺术地认识世界和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肯定了中国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文化遗产所具备的不朽价值;并进一步指出“超越时间和空间,实现心理上和道术上的大同”是文学研究的根本追求。
接着,郭教授对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三条路径之一的“古为今用”展开了具体阐释。他认为,所谓“古为今用”,即是从中国古人对文学文本、文学现象、文学历史的研究成果中,撷取一些有价值的概念和命题,在贯通古今、打通中外的文化语境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些概念和命题,借以建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并从以外释中、以今释古、由古知今三个角度向大家介绍了具体的学术研究路数。
然后,郭教授向大家提出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第二条路径“洋为中用”。在这个方面,郭教授肯定了文学研究中的“参证”之法,即“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并提醒同学们要对“比附”之习提高警惕。同时,郭教授也借钱钟书的主张指出,无论治学或创作,都要做到“深造熟思”,把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化作自我的修养。
最后,郭教授详细论述了第三条路径“匠心独运”的内涵与价值。郭教授指出,人文学科也要讲究创新。要做到“匠心独运”,就需要在贯通古今、打通中外的文化语境中,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以建构中华文化自身的理论框架、学术话语和叙述方式。在此,郭教授列举了诸多例子如杜甫的出世与入世、老子关于“反者道之动”的命题、苏轼的“归与不归”等来强调辩证思维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为同学们的论文写作提供了思路。
孙之梅教授代表师生对郭英德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孙之梅教授指出,郭英德教授此次的讲座是他一生治学的体会,围绕方法论的问题阐述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同学们很有帮助。随后现场同学就跨学科研究、论文写作、文献考证等问题与郭英德教授交流互动,现场氛围活跃融洽。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