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最近的军训比较累吧,但是通过军训应该也会有不小的收获。通过军训,我们吃点苦是次要的,能够步调一致是个大事情。秦始皇时,开始“书同文,车同轨”。什么叫“书同文”呢?当时有所谓的六国文字,秦始皇将他们统一成为小篆,据说是李斯为丞相组织的。
“书同文”是为了真正实现国家的统一,那么“书同文”之后是不是还需要方言?是不是还需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是需要的,所以扬雄在西汉时期就写了一本书叫《方言》,全名《鞧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扬雄说他主要是通过访问各地方来京城汇报工作的那些人写成的。
我们在商周时期或夏商周时期都是大一统的,但是周朝建国之后分封诸侯,导致了地方势力扩大,中央的统治力变弱,就进入了春秋时期,进一步恶化到战国时期,出现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当中大部分的诸侯都致力于国家的统一,可见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立国之本,任何分裂行为中国文化都容忍不了。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后,又有人建议要去学习儒家学问,儒家学说的根基是周朝的文化,具体来说就是周公、孔子创造的,这个文化是关于周朝的政治格局下怎么样和谐相处,这个政治格局当中的一条,就是分封诸侯。秦始皇坚决不同意。无数人的牺牲换来的是国家的统一,你怎么又分封了呢?秦始皇肯定是觉得这帮儒生可笑之极,然后就出现了“焚书坑儒”。可是到了西汉时期又回到了分封,它的结果,是吴楚七国之乱。后来就开始“削藩”,这不一定是撤销,而是削弱,让有五个儿子的诸侯王把你的诸侯国分成五块,每块都有继承权,这样你就化大为小了。
以后的朝代分封的很少。但到了明朝,又分封了,分封的结果是燕王朱棣造反篡权。朱棣自己知道诸侯的危害,所以明朝地方官对诸侯的约束非常大。清朝的时候,从关外进来的那些所谓的王爷们,甚至于连串个门都存在被朝廷追究“谋反”的危险,约束非常严。在约束这么严的情况下,明朝、清朝的王爷们干什么呢?玩,当时出现了丰富的“玩”的文化,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机会在政治上有作为,没有机会在军事上有作为。如果让他们有作为的话,就要重演春秋战国的分裂状态。
所以这个“书同文”其实不是简单的文化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一个国家,如果连“官话”,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连汉语普通话都不能统一下来,算什么统一啊?
怎么样能保证我们这个国家上下信息贯通呢? 如果我们今天在这个课堂上可以讲粤方言,或者香港话,可以讲吴方言,上海苏州话,能听懂的有几个呢?我有个师兄叫连镇彪,他是福建师范大学的教授,他家是福建省仙游县,他的邻县是莆田县,两个县的话互相都听不懂,所以要保持沟通的畅通,必须要“书同文”,这是统一国家的最起码的要求。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出现方言呢?这就是方言与通用语并存的状态,这是中国文化的又一常态。我们大约有两个场合要说普通话,一个场合就是公共场合,尤其是办公场所,包括政府部门、银行、税务局、海关、街道办事处这样的地方。第二种场所就是各式各样的学校,以前有少数民族语言班,你可以不上普通话班。所以就有一些孩子不会说汉语普通话,他们要到内地去打个工都不行,有什么好处啊?我们在座的各位应该有不少的人能够熟练地持有一种方言吧。当然我们国家也有一种很特殊的现象,就是院儿里长大的孩子,比如军队大院、学校教职工宿舍区这样的院,这些孩子不会说当地的方言。如果你能够说纯粹的方言,对你来说是一辈子的资源,方言这个东西没有什么政治性,你掌握了普通话,同时掌握了方言,这之间就可以产生对照,对照产生不同,由不同引发思考,由思考引发学问。方言才是自然形成的语言,普通话是人为规定的,我们的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主,以北京话的语音为主,是不是啊?但是到了北京听到北京方言,也有很多地方你听不懂,普通话不是北京话。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多元的语言文化。
有很多的事物,很多的特殊表达方法,只有方言才有,在持有方言和普通话两种语文的情况下,有时候用方言表达更贴切。方言承载着地方文化,而地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不是说你是主流文化,我是非主流文化,我们都是主流文化。
至于少数民族语言更是我们这个国家的特点,我们就是多民族的大家庭。
所以你在非公共场合,你说你的家乡话没有任何不可,你说你的少数民族语言没有任何不可,而到了大学还有专门的方言专业,我们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在方言研究方面全国排名很靠前。所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并行不悖,这是我们国家的语言政策。但是你如果拒绝学习普通话的话,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不是现在不能允许,以前也不允许。如果你就是要不掌握普通话,那么你就憋死在你的方言区里,憋死在你的家乡,有什么好处啊?这是狭隘的文化观点,如果把这种文化观点政治化有害无益,没有什么好处。扬雄在西汉时期,那时思想上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已经很稳定了,他依然可以写出《方言》那种书来。你可以知道在当时有关方言的政策和今天是一样的。
我们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我们只有这么一个专业,那么这个中国语言文学不只是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面有八个分支学科,其中有一个是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首先说我们山大中国语言文学本科,因为在座的各位是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第一批的一流专业。国家要在2019年到2021年大概要建一万个一流专业,我们已经率先进入了。对于各大高校来说,你有多少个专业是一流专业点呢?本科就能排出名来。这个“排名”是永远没法消灭的。如果我们不排名的话,难道我们要优先录取分数低的吗?没这么个理啊是不是?
那我们要破“五唯”,唯学历、唯成绩,“唯”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你不是985高校,你不是“双一流”高校毕业,我不让你来我这个单位工作。所以破“五唯”不是不要五个“唯”,而且还要重点的看,只是不把它作为唯一标准。
在座的各位呢,现在进入了这个一流专业,我们就应该说是比较前沿了。国家对于建一流专业还有一些具体的要求,什么叫一流专业啊?我给大家念一念标准的表达,这样你就知道你在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作为一流专业的毕业生,应该达到什么标准。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培养一流人才的“四梁八柱”。古建筑就有四梁八个柱子,四梁八柱是什么用处啊?四梁八柱就把建筑物牢牢撑起来,你是国家的栋梁嘛,是不是啊?所以你现在所在的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的中文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它是“四梁八柱”当中的一部分,是骨干,已经被国家认可了。那么以什么为目标呢?“面向未来”。什么叫未来啊?未来是不知的,可以是理想,可以是设想,可以是方案,可以是规划,但它就是未知的。我们规划三年造出那个华为手机所需要的芯片来,能不能三年造出来,谁知道啊?也可能三年之后这玩意不需要了,有了替代品。面向未来,就是面向未知,你有过这样的明确的想法嘛?大部分同学是面向已知,对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个远虑就是面向未来啊,所以面向未来,对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来说是一件大事,我们国家在这方面还要努力。
我每天都要吃一粒降血压药,它是老外造的,咱们中国人没有造出这个东西。虽然中药里头有这个玩意儿,但是它不是特效药,而且咱们中国人不会量血压,这个量血压也是外国人发明的。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寿命延长了呢?主要是克服了这些问题。
所谓的“三高”,如果大家家里有老年人的话应该会了解,因为70—80%的老年人都要面对它。而这个三高是危及生命的。我知道中医也有很厉害的地方,两者是可以结合的,但我们检查“三高”、控制“三高”,大都靠西医西药。还有医疗器械。大家可能知道有微创手术,现在大脑有了问题,肺有了问题,肝有了问题都不需要开膛了,微创减少了多少痛苦啊?提高了这些手术的成功率,它是外国的技术发明。还有医疗标准,血压低压超过90就不正常了,这个标准是谁定下来的,也是外国人。那我们中国人的本事是什么?我们中国人的本事是学习,英语叫follow me是吧?学习就是“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是吧?但是,我们更需要发明人世间没有的东西,这叫面向未来。人世间没有这样东西,我要创造这样东西,这就是面向未来。
我们中国在面向未来教育方面还要努力。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态呢?因为40年前改革开放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吃饭,是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有限的资金当然要先解决这个问题了。在过去的四十年来,我们国家的发展速度是非常的快,现在终于有了一定的财力,所以国家老早就制定了创新计划,这个面向未来的想法,在教育部的文件上明确地提出来了。所以我们培养在座的各位,第一个要培养的就是面向未来。国家在这类问题上的自觉性是相当清晰的,所以包括我在内的师生,我们在这样一个不像北大、清华那样级别高的高校,当然我们也在第一方阵,我们有义务把我们自己培养成面向未来的人。
所谓的创新型大学就是面向未来的大学,在人世间没有孔子的时候,以前的人致力于创造一个孔子,这就叫面向未来。当没有朱熹的时候,致力于培养朱熹这样的人才。人世间没有王阳明,致力于培养一个王阳明,这就是面向未来。
前几天学校里开了一个座谈会,教育部在建设双一流的通知里头,点名要特别发展基础学科,为什么?因为这些原创性的成果大都出于基础学科。哪些是基础学科的?中文、历史、哲学、考古,考古本来属于历史的,因此也就是文史哲,这就是文科的基础学科。理科则是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那我们在座的各位当然学的就是基础学科之一中文。对基础学科,就是要从事基础研究,它的特点是成才的周期很长,就是人家三年搞计算机可以进入前沿,我们要搞三十年,或是二十年的时间。我以前就跟我的学生说,当你博士毕业进入了工作岗位,当了大学老师,你还大约要有十年的沉闷期。也就是说你在工作十年之内,无出头之日,高级刊物不给你发文章,重要的会议没有你的邀请函。在这十年当中,按照科学的规律,本着学科成才的规律来办事,而不是根据人家各种各样评副教授需要什么,评教授需要什么,不是按人家的评分标准来学习,而是按照科学本身的需要来学习的话,你在十年之后就要爆发了。
面向未来的人才,其标志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总之,学术上要有建树。
我们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有一位先生,叫庞朴。庞朴先生以前是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历史系的老师,后来他被作为人才调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历史研究》是历史学科的老大。当然后来他还同时是《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的骨干。庞朴先生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退了休又回到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他活到80多岁,所以在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晚年待的时间比较长。我跟庞先生也稍稍地有一点交往,但没有密切交往。
庞朴先生有一个发现。我们知道以太阳为参照的历法叫阳历,以月亮为参照的历法叫阴历。这个“阴”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有人让你解释加点的字,“阳历”的“阳”加上了点,你得说这是太阳。“阴历”的“阴”加了点,你得说是指的月亮。如果你不能说的话,说明你理解问题比较粗糙,不能做到字字落实。
汉语是由单字组成的,单个的汉字一般都能自成词,只有少量的不能自成词,比如徘徊,“徘”和“徊”不能拆,这是少数。大多数的一个单字就是一个词。因此认识单字是认识汉字和汉语的基本出发点。如果你总是从双语词为单位理解的话,它的结论就是你理解得粗糙,达不到精密。
还有一种历法。诗经里有一篇《七月》,有名的篇目,在《诗经》当中名头很大,也比较长。如果你接下来学古代文学,涉及到《七月》的话,你好好地把它多读几遍。读不懂或者是记不住都不要紧,但是你得读几遍。等过了三十年,你再回顾的时候你能下一个结论,就是这首诗我有很多地方都不懂。因为你不读的话,你连“我不懂”这个结论都下不了。这个不懂是非常宝贵的信号,因为不懂的东西就是探索的对象。
庞朴先生发现了火历,他发表了一篇《“火历”初探》。这是一种人类不知道的历法——大火历。以太阳为参照的“太阳历”简称为阳历 ,以月亮为参照的“太阴历”简称为阴历,以“大火星”恒星为参照的为火历。
可是文章发表以后没有任何反应。为什么呢?看不懂。后来有个人反映了,他叫金克木。金克木的工作单位是什么?是北大东语系——东方语言文学系。北大的东语系有两个教授很出名,金克木属第二名,第一名叫季羡林。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有没有东语系呢?没有。
大家知道在中国周边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哪种文化吗?印度。1982年季羡林先生来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讲学,我那时在山大的中文系读大二。在什么地方呢?现在的董明珠楼108。我记得季先生谈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情就是孙悟空这个形象是从印度来的。后来我看到《佛本生故事》,这本书果然有这么一个神猴。
那么在我们的丝绸之路,现在“一带一路”倡议从西安往西,尤其是兰州往西,就进入了河西走廊。武威,然后张掖,就从嘉峪关到安西、敦煌,这一路再往西又分两岔了,是不是?南路北路,西出阳关了。北路应该是到塔里木这些地方,南路就去和田。最后要过大雪山,现在叫帕米尔高原,之后就进入印度了。葱岭,就是这个帕米尔。往西就到西亚、伊拉克、叙利亚,这就是丝绸之路。在这个丝绸之路上,到处都是印度、西亚和咱们中国交流留下来的遗产。
北大东语系的金克木先生对庞朴先生的《“火历”初探》做出了反应,认为是成立的。大约是在1989年5月5日,庞朴先生在咱们山大历史系做报告。我为什么记得是5月5日呢?因为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那时召开了五四运动纪念会,而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
庞朴先生在做报告时讲的就是怎么发现“火历”。他说金克木先生的这个反应弥足珍贵,他用了一个词叫“空谷足音”。
庞先生后来又发表了《“火历”续探》和《“火历”三探》。庞先生是怎么写文章的呢?他是编辑,而编辑是做什么的?编辑就是为人做嫁衣——整天看别人的稿子。他说,他看书时在看稿子,看到有趣的材料,他都要记个小纸条。如今我们用不着了,我们有了电脑,但是当年是没有的。他记下后就会把小纸条放在抽屉里,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就把抽屉拿下来,把纸条倒在桌子上,再把小纸条一个一个分类。当关于同一个问题的小纸条达到一二十张的时候,一篇文章就可以写成了。其实后来我就是这么做的——积累这些看上去没有关联的有趣的材料和新鲜的看法来做札记。
这个方法对各位来说可能也是有用的。比如说你在浏览手机的时候,你就可以做笔记。比如刚才我提到的“一流专业”,它的建设目标,如果我不知道,我百度一搜就可以查到,不需要像庞先生那样靠翻书。我们中国人翻书翻了2000年了,现在至少我见到了从写纸条到依靠网络的进步。现在的东西,来得快、来得多、来得全。哪个搞学问的不希望达到这三条呢?如今你们就达到了,因此你们超越前辈指日可待,这是理所当然的。老一辈十年才可以搜集到的材料,你们可能一年就到手了。但是,分析材料、认识材料的能力,手机电脑帮不了你,这些能力是自我培养出来的。
如何才能培养这种能力呢?读书、听课、听报告。在这些过程中你的大脑会摄入各种各样的新鲜的具有启发意义的套路,这就是所谓的方法。方法就是通往理想的措施,通往理想的办法。我要成为一个面向未来的人才,我怎么才能成为面向未来的人才呢?怎么样才能探索未知的东西呢?“怎么样才能”这个问题太重要了,这就是方法论。每个人的处境、兴趣、知识结构不一样,它的方法也总有不同。因此每个人都要走自己的路,别人的路可以去效法,也可以去模仿,还可以去借鉴,但是没办法去克隆。也就是说,道路本身就是面向未来,中国道路本身就是探索出来的。不是说理想是未来吗?理想肯定是未来,但通向理想的路是创新出来的,是探索出来的。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树立理想,另一方面要探索通向理想的路。每个人通向理想的路和每个人的理想都是不一样的,那么你就不得不自己思考自己的理想和通向理想的道路。如果你没有理想和通往理想的路,而是认为只要把书背下来就可以考一百分的话,你就不是面向未来的人才了。
好了,庞先生的第一个发现是“火历”,庞先生还有第二个发现。毛主席的名篇,叫做《矛盾论》,讲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此消彼长。而这个矛盾的对立统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发展会带来矛盾,而矛盾又会推动发展。
但是如果矛盾过于激烈会如何?会爆发革命。有的革命是进步的,但有的革命是破坏性的。如今人类社会基本上都认为社会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基石,所以我们要稳定,要面向未来。
“矛盾双方”,这叫二元论。但是在中国的文化中,讲的是左中右,上中下。中庸,这是中国的哲学,是三元论,在我看来三元论比二元论要复杂。
我最近老在思考一些问题,就是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都要背毛主席的“老三篇”,其中有一篇叫《纪念白求恩》。文章写得真好,是传世之作。文中说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其中“一个纯粹的人”对于一个中小学的学生来说是不好理解的。别说是中小学生,到了我这个年龄还很难理解。所以当时就想,“不纯粹的人”是什么样的呢?身上有毛?没进化好?究竟什么叫“不纯粹的人”呢?后来我接触了一些事情,有了一点感悟。
前两年美国布朗大学历史系主任包筠雅教授来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做了三个月的短期访问。这是一个高级学者,洋人,一位女性。但是三个月完了之后,她把山大给她的报酬捐给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儒学高等研究院了,说是用于支付研究生出外查资料的路费和住宿费,并且她要求我们不能说是她捐的,更不能让同学们感谢她。她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她的灵魂是纯粹的。我对“什么叫纯粹的人”有了一些认识,是因为接触了若干这种例子。
我们再回看白求恩,他也是这种人。他为了理想,不愿意受特殊的待遇和保护,哪里需要,他就到哪里去,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中国人把这种人叫“一根筋”啊。中国的文化是个复杂文化,这个复杂文化就出不来那样一种类型的人。不是说我们中国人不好。当我说你心眼不多的时候,你琢磨琢磨,觉得不是个好话啊;我说你有心眼的时候,你也觉得不是好话啊,那么怎么着才是好呢?不知道,特别难以拿捏,这就是三元论。说你有也不可,说你无也不可,怎么着正好呢?“正好”就是正好。
我们的脑子对“一分为二是科学的”已经不需要思考了。在那样一个年代里,庞先生提出了“一分为三”,认为这是中国哲学的特色。所以他有一本书就叫《一分为三》。当大家都知道“一分为三”的时候,你再提就没有创新性了,他提出来这个“一分为三”具有创新性,它的价值不仅仅是一个创新,更是一种思维模式,是对咱们中国文化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有巨大的启发性,对你的决策有巨大启发。当你在进行中西文化对比的时候,你要抓住这么一些根本性的问题,才会有收获。不然的话,我们只能在现象上比来比去,现象的比对不是不对,但是它不够深入,我们中国人不是说要“执简驭繁”吗?那个“简”就是抓住本质。不是说要“以不变应万变”吗?那个“不变”就是本质。不是说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吗?“本”就是树的根啊。
所以一种文化的模式,它的一个核心性的概念如果被你抓住了,那你这种发现就比较大。而且这种发现有利于我们面向未来。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的成立是有一个很深刻的背景的,就是敦煌文献被人家拿走了。外国人说了,敦煌还在中国,但敦煌学在国外。我们中国的学者,尤其是像季羡林先生这样的专家,听了这个话之后很郁闷。说不是吧,似乎也是,说是吧,我们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去。东西被你拿走了,我们损失已经够大了,你还这样瞧不起我们。
现在我们可以知道敦煌学主要的优秀学者都在中国,所以这个文化发展是面向未来的,有很深的含义。我们有的同学说要远离政治,同学们,你一刻也离不了政治。讲政治不是庸俗的,而是科学的。没有政治头脑的同学怎么样能面向未来呢?说让你报效国家难道错了吗?你不报效国家报效谁呢?报效你自己,对不对?中国文化当中对于“顾全大局”一向是特别推崇的。推崇“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天下为公”。闵子骞的后妈虐待他,当他父亲要休了这个后妈的时候,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单”。“母亲在的时候我一人受冻,母亲离开了兄弟们都要受冻”。他可以牺牲自己,来顾全这个家庭啊。一个小孩子说这样的话,就是说明我们中国文化是讲顾全大局的。要不是这么一种精神,我们在防疫过程当中为什么大家都这么听话呀?
在那个时候,我也给居家防疫的同学们写过一封信,我表达的意思就是“你保护好你自己就是帮国家的忙”,你又不能上武汉,你有什么能耐?当然我们也有很多的同学参加社区的服务,给人家送菜、送药,他不怕传染吗?你以为这和国家无关吗?这个关联非常大呀,所以我们不能在培养个性文化的同时,把它和国家文化对立起来,应该统一起来。
人作为动物是要群居的,国家就是个群啊。为什么要群居啊?因为你自己无法生存,会让动物把你吃了,对不对?你既然自己没法生存,要依附于这个集体,你为什么不爱护这个集体呢?当你有了多余的钱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捐给这个集体呢?你没有能力就罢了,那你有了能力你也不去做,你光想自己得到。人类是文明的动物,你的文明体现在哪里啊?都体现在关怀你自己吗?总是患得患失,成绩高了也忧虑,怕保不住这个名次,成绩低了也忧虑,怕赶不上去。你忧虑什么呀?你的忧虑都在你自己这点事儿上。
那么庞先生还有第三个发现。我们都知道“仁义礼智信”,这是儒家的“五常”。“五常”的“常”是什么意思啊?五常的“常”如果解释加点字的字,这个“常”怎么解释?“常”就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就是太阳落下去又出来,出来又落下,这叫“常”。我们进入了某种轨道,这叫“常态”,所以“常”是属于永恒不变的东西。
“五常”的“仁义礼智信”,是大家认为应该遵守并永久遵守的东西。但是庞先生发现先秦儒家的五个主张或核心性主张叫“仁义礼智圣”。他是怎么发现的呢?在马王堆出土文献当中有个帛书《五行》,里面讲“仁义礼智圣”,庞先生认为这是儒家的五行,五种德行。一分为三是一个,火历是一个,儒家五行是一个,这是庞朴先生的发现。他在《中华文史论丛》发表了《帛书<五行篇>校注》。
一流本科专业点的建设目标第一句话“面向未来”是什么含义?上面是我的认识,实际上也是对我自己的一个反思,在这里给大家来交流一下。
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目标的第二句话叫“适应需求”。也就是说这个人才最好是国家需要的。国家需要,是不是北京党中央国务院需要的?不是这么简单。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需要,它也是国家需要,山东省的需要也是,你家乡的需要也是。咱们这个“国家”不是一个概念,是要落实到国家的山山水水啊!
你所做的一切有益社会和人民的事情,都是服务国家。我相信每个同学现在都已具备了这个能力。比方说,我可以去教一个小学。到最需要的地方、艰苦的地方,这就是国家急需。可是谁愿意去啊?谁家的家长愿意孩子到那里去就业?吃的不行、住的不行、环境不行、没有文化、看不见现代化的任何面貌,谁愿意去啊?连信息都不通,网线也不够,什么都不行。要不然的话,还叫落后地区吗?
前两天有个学生,咱们的学生,在济南市莱芜区一个村子,那个村子有一个古迹“圣水庵”。那里石碑很多,有明朝中期的。那个地方正在施工,要改造这个地方。一些碑就被埋在土当中。她反复地给我拍照、发微信,说:“老师怎么办呀?该怎么保护这个东西啊?如果不保护的话,那这个碑作为建筑材料就被铺在底下了。”我说:“你现在要做第一件事情,报告莱芜区文物局,说这个地方需要保护国家文物。第二件事情就是,你们有当地的关系的话,找一找当地的领导施工单位。”他有这个责任心。这属于国家的遗产,不是她个人的。里头也没有什么收入问题,也没有什么荣誉问题,她已经超越了物质层面。我觉得我们这个学生就非常好。她什么也不图啊。因为他是那里的人,从小就到那个地方经常走动,这就是一个责任心,这种责任心非常宝贵。
到了今天了,还会出现这种情况,也是令人吃惊的。这说明我们的有关的干部、施工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所以这个“适应需求”,它是随时随地、各式各样的。并不是说只是要参加援鄂医疗队。那当然是需要,但是你在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能够发现国家需要你——如果你愿意干的话。
一流专业建设目标还有第三句话叫“引领发展”。同学们,引领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你要先知先觉。当别人都没看明白的时候,你看明白了,应该往哪里走。几个小朋友出去玩。我们该坐哪班车啊,你说这班车,这叫引领。如果你不提前认识到这个问题,提前认识到未来的路,怎么能够引领呢?那么,同学们要怎么做呢?自己要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可能成为引领性的人才?
我们说,改革开放的时候,中国要向何处去?引领我们发展的那个人,是邓小平。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们说孔子是很伟大的,他认为的伟大的理想,他是没法实现的。而邓小平不光有了这个理想,还把这趟火车开上了铁道,甚至开上了高铁。他希望那样,并且把你扶上了轨道。这样伟大的人物真是不多呀。这叫引领。
矛盾斗争的双方,此消彼长。如果有一方面消灭了,另一方就生存了。这个哲学叫斗争哲学。斗争哲学在一定历史阶段也是科学的,你不斗争他怎么能倒啊,但是在另一个阶段很可能就不适应了。
那么邓小平是什么哲学呢?是发展哲学。发展哲学是什么呢?是以发展求生存。以发展求生存,这句话你们应该不生疏吧。比如两个人赛跑,你是通过努力地跑来赢得比赛,而不是用绊倒对方的方式。发展哲学同样可以获得胜利。我们的发展哲学,也决定了我们中国的国际政策,我们是通过自身的发展来谋生存,用发展来改变力量对比,这是比较大的事情。而对于发展哲学,我认为主要是邓小平来引领的,它基本上决定了我们四十年来的走向,对于我个人来说也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当你在发展的时候,比如三十几岁四十几岁,要评副教授,要评教授,你发现有人给你穿小鞋了,有人放你的谣言,这些人的行为就属于斗争哲学。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比如说副教授名额只有一个,你评上了我就评不上,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要阻止你的发展。我们中国现在就是被遏制的一方,因为这个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就出现了斗争。如果你相信发展哲学的话,那么你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那就是以发展求生存。
所以对待这类问题,邓小平的发展哲学具有引领意义是毫无疑问的。
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我们这个时代的的确确需要培养孔子,培养朱熹,培养王阳明。在这样一个盛世,应该至少出现像毛泽东思想这样高度的哲学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它不是某个人的思想,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整体的取向,这种思想在一万年之后将是我们回忆的资源,这样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如果你能为这个体系添上一砖一瓦,也就无愧于这个时代了,因为我们在座的各位早晚都要成为历史。考虑温饱、考虑工作,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你行有余力,就像我刚才说的“锦上添花”,你考虑考虑这些生活的经验,对社会的观察,有没有值得总结的东西呢?哪怕是你当一个中学老师,你把这种思考传达给你的学生,不也是一种贡献吗?
建设目标还有第四句叫“理念先进”,这我就不解释了。第五,是“保障有力”。这个是对我、王书记、学校的樊校长、郭书记这些人说的。就是当大家学习需要什么条件的时候,比方说我们国家有一个很大的数据库,你现在没有购买这个数据库。国家有很多很多的高校,连一些常见的数据库都没有。我曾经游说校领导,为我们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图书馆买若干个数据库,这个总经费在千万以上。我们不厌其烦地去谈判、签协议、报销,东西弄好以后交给图书馆,因为他们有管理人员。这就是所谓的保障有力,让大家有更好的创新的条件。我们这两三年加速度建了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语言科学实验中心,是国际水平的,七百多平方米,已经开始用了。而它的宗旨是用于本科教育。同学们,我们作为一流学科点,如果没有这个语音实验室的话,我们的语言学科怎么面向未来呢?
前两天,我发了个小文,在咱们院里讲“大学精神”,我认为有三条。第一条是科学精神,就是墨家。如果我们连科学精神也不能遵守的话,我们上学何为呀?连坚持真理,追求真理,探索真理这个愿望都没有,都不能树立成神圣的精神的话,我们这个大学还能干什么呢?所以第一种叫科学精神。第二种是法制精神,中国的法家,商鞅、韩非。在国际上,有些国家法制精神高过一切。你要在街上犯法,把你当场按倒抽铁鞭,抽得你皮开肉绽,终生留下鞭痕,就跟《水浒传》上写的脸上的炀印差不多,是一生的羞耻。但是我们中国还有第三种精神,那就是仁爱精神,儒家。这三种精神都很了不起,如果这三种精神结合起来的话,将是相当完美。我们在科学精神上不能丢分,我们在法制精神上不能丢分,我们在仁爱精神上更不能丢分。我认为这三种精神树立在我们高校,树立在我们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可以成为理想的山大精神。好了,今天给大家说这些。
(本文为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院长杜泽逊10月4日在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2021级本科新生见面会上的演讲。徐荟莹、赵彦琨、艾紫云、李忠明、窦宇、舒孟洁、郑新和、张雨航、赵小雨、王欣月、高云飞、韩茜、余艳等根据录音整理。杜泽逊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