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晚,南开大学穆旦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教授罗振亚做客新杏坛,在知新楼A620作题为“如何破译新诗经典”的讲座。讲座由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副院长、现当代文学教授黄发有主持,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同学广泛参与。
开场,罗振亚教授从李金发、卞之琳、穆旦一直到朦胧诗时期的北岛、欧阳江河说起,论及新诗“读不懂”的缘由:一是现代社会网络的定位化,使每一个个体的视野、体验都存在着相对的局限性;二是新诗语言不等同于日常口语,其非常态和张扬能指的审美品性很难把握;三是民族、时代以及人类个体的文化、审美思维的差异性,决定了读者们各自的文化背景、观念也不容易统一和沟通。因此,在新诗发展已逾百年的今天,承继朱自清、孙玉石等人的事业,系统地建立新诗解读学,理应提上日程。
在谈到新诗经典问题时,罗振亚认为,新诗及其流派只能以断代的形式加入文学史,是否有诗坛偶像与天才代表是判断一时代诗歌盛衰的重要标志,经典应是介入时代良知、影响写作风气的作品。在新诗草创的五四时期,方向即成就,而在新诗已有百年积淀的当下,成就才是方向。
如何破译、确立乃至研判新诗经典呢?罗振亚指出,第一,经典确立需要历史主义的态度和立场,对每首诗的评价都应该把它放在当时特定的文学和历史语境中加以考察,如此,方可领会胡适、郭沫若诗歌“建设乏术、破坏有功”的历史意义。第二,经典评判更应从审美维度出发,因为新诗常寻求意象与象征之间的朦胧联系,且喜欢进行非常规的意象组合,所以需要破译新诗隐显适度的意象密码;又因为诗人在语言层面或竭力发掘语言潜能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或走返璞归真的路数以还归语言的纯净本色,所以也需要品味新诗体现情绪流动的自由化语言;由于诗歌的起点恰是哲学的终点,哲理是一切文学作品的最高层,还需要捕捉诗情的智化倾向。第三,多向拓展研究方法才能贴近经典文本实质,应做到引进比较法、整体阅读和细读的统一、创造性的“悟”读。
最后,黄发有教授感谢罗振亚带来的精彩讲座,认为讲座内容丰富,激情洋溢,有很强的方法论意义,将经典文本的细读与对文学史的整体把握相互印证、紧密结合,令人回味无穷。互动环节,现场同学分别就诗歌的叙事化和口语化以及张枣的文学史评价问题向主讲人提问,罗振亚一一予以细致的解答。至此,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