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章宏伟教授做客“新杏坛”,在知新楼A620室作题为“宋与明:中国印本书籍的重要发展阶段”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李剑锋教授主持,文史哲研究院何朝晖教授评议,吸引院内外众多师生共同聆听。
讲座伊始,李剑锋对章宏伟的研究领域和学术成果作简要介绍,称其在故宫学、故宫博物院史、中国图书史、清代宫廷史等领域研究深入,学问渊博,著述丰厚。章宏伟深情回顾了自己四十年前在山大历史文化学院读书学习的日子,并对再次回到母校作学术讲座表达感慨与感激之情。
章宏伟认为,载于甲骨、青铜上的文献不能算是书籍,中国图书出版的历史应从简牍算起,并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写本书籍、印本书籍、电子书籍。正是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推动了图书出版从写本阶段到印本阶段的飞跃,虽然传统印刷术包含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但其实只以雕版印刷为主,活字印刷并非主流。接着,章宏伟从雕版印刷的发明讲起,并就中国印本书籍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宋与明,作详细解说。
雕版印刷在唐初出现,主要印刷佛经、历书;五代时期刻书范围进一步扩大,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年)二月宰相冯道奏请雕印《九经》,是儒家经典的第一次开雕,也是官方采用雕版印刷术印刷书籍的开始;北宋前期私家印书极为稀少,直到宋仁宗时期,古文家穆修极力倡导、刻印韩柳古文,私家出版才开始发展。南宋时期图书出版相对发达,按投资和经营性质分为官刻、私刻和民间刻三大出版系统,按地域分为杭州、福建、四川三大出版中心,通过史志目录、公私藏书可见南宋时刻书类别和数量都达到相当规模。他又从经济学角度指出,书籍出版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大多以盈利为目的,利润驱动是南宋刻书兴盛的重要原因。图书出版到了明代,仍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以江南地区(八府一州)为代表,江南出版业勃兴,是基于江南地区优越的自然、商业、技术和文化基础,也是明中后期江南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体现。16世纪中期是研究中国古代书籍发展的重要时间节点,以后印本数量越来越多而写本数量越来越少,其研究意义不亚于唐初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最后,章宏伟还特别指出,中国古代印本书籍研究任重而道远,比如清代虽然是坊刻、出版全面铺开的时期,但其图书出版研究仍存许多空白,有待学人继续清理、开拓。
何朝晖评议称,章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精彩纷呈,在学术漫谈中时时迸现思想火花。不论是冯道刻《九经》,还是对宋代出版业作更细致划分,都启发我们,简单的事实背后并不简单,出版史研究需要更加精细和严谨,避免以偏概全,力求还原历史本貌。对章教授所提出的打破官刻、私刻、坊刻三分体系以及图书出版研究注重对实物、版本的调查等观点,何朝晖也表达了一定认同。
至此,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