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8月28-29日,由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文艺美学研究中心、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生态文明与生态美学研究中心、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主办,中华美学学会生态美学专业委员会、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协办的“后疫情时代的生态美学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网络会议的的形式正式召开。开幕式由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任谭好哲教授、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项目主任樊美筠教授共同主持,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碧辉教授、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院长杜泽逊教授、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治河教授出席开幕式并分别致辞。
徐碧辉首先代表中华美学学会对与会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徐碧辉指出,2018年成立的生态美学专业委员会是中华美学学会最年轻的一个分支,在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之后,当今时代比任何时代都需要一种生态文明,而本次研讨会同时是中华美学学会生态美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会议的主题很好地回应了时代的召唤。杜泽逊代表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衷心感谢。杜泽逊表示,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对山大中文学科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生态美学是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重要研究方向,以鲜明的学术特色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论域,本次国际会议就是最佳见证,杜泽逊期望此次与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合作的会议能够产生新的学术成果以奉献给国际学界。王治河代表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向本次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王治河表示,作为海外研究生态文明、建设性后现代和过程思想研究的核心学术机构,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以推动世界转向生态文明为学术使命。王治河认为,在当今纷乱喧嚣的世界,后现代生态美学是一股难得的清流,这一学术研究注定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开幕式致辞结束后,为期一天半的大会发言正式展开,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曾繁仁教授针对此次疫情进行了学术反思,并深入阐发了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生生之道的当代价值。曾繁仁认为,产生于人类轴心时代的《内经》,其思想要旨在于“生生之道”,这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生命美学的要旨。曾繁仁具体指出,在《内经》中,“四时失序,万化不安”是疫病产生的根源;“法则天地,气交之中”是强身抗病的前提条件;“把握阴阳,生杀之本”是抗病健生的具体途径;“分别四时,万物终始”是抗病养生的思想要谛;“积精全神,形与神具”是抗病养生的重要目标。最后,曾繁仁总结出《内经》对后疫情时代人类困境的思想启迪:尊重自然,保护生态,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从而摆脱疫情,确保人类健康平安。
在28日的大会发言中,美国长岛大学名誉退休教授阿诺德·伯林特探讨了环境的三种意义;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哲学系终身荣誉教授霍姆斯·罗尔斯顿就后疫情时代的生态美学与伦理学问题做出报告;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鲁枢元反思了现代性生态陷阱;美国汉瑞克斯学院杰伊·麦克丹尼尔教授论述了过程取向的生态美学的四个关键概念;美国著名过程哲学家珊卓·卢芭斯基教授就广义感知力和非感觉经验对生态美学的重要性展开论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张望教授阐发了“和动力——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的生态意义;美国过程哲学家杰瑞米·法肯塔尔论证了生态电影与过程美学的关系;深圳大学王晓华教授探讨了过程哲学的身体维度与后疫情文化的建构;杭州师范大学李庆本教授围绕《流浪地球》的图像叙事及相关的环境问题展开论述;南京大学赵奎英教授就艺术参与对生态公民的重塑问题展开学术汇报;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娜塔莉·布朗教授探讨了环境美学的新方向。
28日下午,三个平行会场同时展开了小组发言,平行会场分为两个理论研讨会和一个生态艺术家研讨会。两个理论研讨会分别由清华大学宋丽丽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南宫梅芳教授、内蒙古艺术学院杭迪副教授、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舞蹈学院尹航教授、曲阜师范大学周维山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姚晓娜教授、山东艺术学院杨慧芹老师主持。生态艺术家研讨会暨生态艺术线上展“生生之介”由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文艺美学中心副主任程相占教授、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教授提供指导,由山东美术馆收藏部郭振宇主任策划,由“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生态人文学研究团队”特约研究员、博士后张嫣格担任策展人。张嫣格阐释了“生生之介”的主题,从艺术作品中提炼出生态艺术的跨媒介性价值。展览邀请了国内外山东籍的部分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暨批评家30余人,当代华裔旅德艺术家、批评家倪少锋教授参加了会议讨论。本次生态艺术家研讨会是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山东美术馆关于生态艺术的首次合作,标志着生态美学与山东当代艺术的开创性跨界交流。
在29日上午的大会发言中,台湾大学外文系名誉教授林耀福就中国生态批评的风格与道路提出了意见;美国旧金山大学史蒂夫·罗迪教授探讨了建构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教学法;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樊美筠教授从有机哲学的视角论证了“我美故我在”的命题;加拿大布鲁克林学院的张嘉如教授探讨了疫情下的身份认同危机与佛教解方;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王治河教授论述了第二次启蒙是一种审美启蒙;西南交通大学的胡志红教授讨论了生态文学的缘起、演变、界定、创作与前景;广州第二师范学院聂春华教授探讨了后疫情时代自然审美欣赏的严肃性及其生态意义;上海财经大学谭琼琳教授重审了加里·斯奈德的《砾石集》;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胡友峰教授就生态世界观的演进与生态美学的建构问题进行了论证;杭州师范大学陈茂林教授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批评的超越性;南京林业大学韩启群教授分析了全球环境危机下生态文学研究新趋势;济南大学刘艳芬教授阐释了梁漱溟生命哲学的生态意味;华东师范大学王茜教授从莫奈绘画入手,探讨了被污染的自然何以成为审美对象这一问题;上海交通大学龙其林教授分析了贵州当代生态文学的三种叙事范畴;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程相占教授论证了西方自然美学当代转型的内在逻辑,同时探讨了自然美学、环境美学、生态美学的区别。
29日中午,在大会闭幕式上,王治河与程相占分别就本次会议的报告成果进行了总结。王治河认为,本次会议是一次“网络学术盛宴”,可谓大家四方云集,观点精彩纷呈。王治河还高度评价了与会代表的学术报告:如曾繁仁对《黄帝内经》生态美学角度的阐释具有开创性意义;罗尔斯顿从后疫情时代对生态美学与生态伦理学的思考令人感动;鲁枢元从泰戈尔思想出发对现代性生态陷阱展开的学理反思具有深刻的批判性;林耀福关于中国生态批评的风格与道路的意见具有建设性价值等。之后,程相占概括了本次会议的三大意义:“一个里程碑”,即本次会议为中华美学学会生态美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大会,这表明生态美学通过权威的方式得以在我国美学界确立了显著地位;“二次合作”,本次会议是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的第二次合作,这一学术合作对于推动国际生态美学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家荟萃”,本次会议的显著亮点在于邀请了生态艺术家,促成了理论家、评论家、艺术家“三家”齐聚一堂,以共同推动生态美学理论与生态艺术实践之间的良性互动。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参与者来源广泛,议题深刻,与会代表提交的六十余篇论文体现出生态美学研究者在后疫情时代的学术使命与理论担当。本次会议单场参会人数最高峰为239人,引起数十家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海外网于27号就以“生生之介——后疫情时代生态美学国际研讨会暨生态艺术展”为题发布了开幕信息。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地成功举办,进一步密切了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扩大了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的学术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