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19时,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教授金元浦做客第346期“新杏坛”,于知新楼A620室作题为“Al大模型元年:ChatGPT与文学艺术的发展”的学术讲座。讲座由范玉刚教授主持,吸引了近百名师生前来聆听。
讲座伊始,范玉刚教授介绍了金元浦教授的学术经历和学术领域,称金元浦教授为“中国创意产业之父”,并对金元浦教授做客“新杏坛”表示欢迎。
首先,金元浦教授对大模型以及ChatGPT的概念作了详细的界定。金元浦教授总结道,AI专家将大模型命名为Foundation Models,译为基础模型或者是基石模型,专家肯定了Foundation Models对智能体基本认知能力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指出大模型呈现出涌现与同质化的特性。进而金元浦教授介绍了ChatGPT的概念,称其为“生成型预训练聊天机器人”,并聚焦ChatGPT对当前人类生活、文化艺术的冲击挑战,对ChatGPT的构成、规律、影响等进行深入解读,启迪大家更好把握人工智能、审美与艺术的关系,让科技在文艺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之后,金元浦教授着重介绍了学习、研究大模型的原因。金元浦教授介绍道,国产AI模型的前景非常广阔,在人才、资源、市场、国家支持等方面都能明显感受到。中国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将推动国内AI模型在未来取得更大的进展和应用。接下来,金元浦教授围绕大模型“要干什么”和“能干什么”展开讲解。金元浦教授指出,大模型主要应用于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等领域,大模型的发展标志着信息社会进入了大模型主导的新阶段。这也意味着人将与数字化技术构建出一个全新的智能系统,实现信息、模型和行动的无缝衔接。
最后,金元浦教授深入探讨了大模型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并结合当前的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他指出,ChatGPT既是当今最先进的文化工具,也是潘多拉的盒子,它为多个领域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法律上的版权问题、社会伦理问题、技术与艺术的关系问题以及写作中的原创性与结构性问题。金元浦教授强调,在文学批评中,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文学的意义和价值,因为人工智能写作将“作者是谁”这一问题重新摆到了文学理论的前台。尽管短期内人工智能不太可能完全替代作家,但它强大的信息处理、学习和应用能力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文学作品的本质。
提问环节中,金元浦教授回答了同学们关于AI写作评价标准以及文学作品特征判定的问题。他深入关切当下主题与人类未来,没有从概念到概念来讲解文学艺术的未来,而是结合大量新颖的资料进行分析,拓展了现实的实践向度和探索路径,并表示大模型概念的丰富面向还会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而呈现出来。
范玉刚教授代表师生对金元浦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范玉刚教授指出,金元浦教授的演讲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为听众呈现了一场关于思想观念的盛宴。这次演讲强调了我们不应对这个时代持冷漠态度,而应该积极参与并理解其特点。金元浦教授是这种思想观念的引领者,帮助我们从日常状态中觉醒。技术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成为一种观念。这种变革可能会挑战现有的知识观念和体系。范玉刚教授进而强调,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实践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文化与科技交融创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被多种方式命名,如AI模型元年或元宇宙等。作为人文学者或将从事人文学科研究的人,我们的任务是在思想和观念层面深刻理解这个时代和我们在其中的感受。至此,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