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霙: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05级学生,2009年9月参加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研究生支教团,在山西大同灵丘县上寨镇上寨中学服务至今。
图为与学生们在操场上的合影。
这是一片不一样的天空,没有大城市里让人压抑的灰白。晴天时,天空永远是让人心灵通透的湛蓝;黄昏时,夕阳的光辉会让天际的云层变幻成一匹华美的织锦缎;这里有不一样的群山,极目远眺除了山还是山。雪后,山间一片银白,银装素裹的群山,在雪后阳光的照耀下显出一种尊贵、庄重的气质。
这里有不一样的生活。支教半年多了,我经历了太多人生中的第一次。第一次上讲台紧张的手心出汗;第一次批改作业努力分辨学生的“狂草”;第一次批评学生一讲就是半个多小时;第一次过教师节,平时稍显木讷的学生感动的我差点落泪;第一次吃黄糕(当地的一种食品)难以下咽;第一次改卷子,为学生考试卷上千奇百怪的答案哭笑不得……
还记得去年的9月7号,我和学生们的第一堂课,是历史。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备课,看书,上网找资料。自己的觉的准备充分,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可是,第二天上了讲台还是一片混乱。黑板好高,身高一百六十厘米的我只能用它的三分之二。想着要让学生们重点要多提问,给学生们自己思考的机会……很多很多。教案、教参、课本、资料放满了讲桌。可上课时才发现,因为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用方言,上课时,我语速稍快学生们就会纷纷摇头说听不懂,课堂上叫同学们起来回答问题,重复三遍我还是听不明白他到底说的是什么。无奈,我只好把语速放慢,每句话重复两遍以上,就这样一字一顿,虽说只完成了教学计划中三分之一的内容,可好歹是把课上下来了,虽说有些混乱,手心紧张的出汗,不过还好,没有语无伦次,没有打哆嗦,第一堂课还算顺利。
有了第一次,后面的事情就变的简单一点了,我一点点的摸索着这里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点点根据自己的想法调整教学方法,向办公室的老师们请教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学着学生的口音说话,然后让当地的老师翻译给我听)。终于有一天,当我渐渐加快语速,而学生们的脸上不再有困惑不解的表情;当我对同学们说 “听不听的来”(能听懂吗?);当学生们送给我他们在山上采的野枣让我尝尝,又问我工作是不是很累,我回答说“寡气”(不是很累的意思)。学生们带着腼腆而又惊喜的表情咯咯的笑了。我知道,在他们眼中我不再是那个陌生,和他们有着一些距离的新老师了。
日子在一堂又一堂的语文、历史课和一摞又一摞的作业中流逝。我渐渐的能在课堂上轻松自如的讲解,也能在课下和那些或腼腆害羞、或调皮机灵的学生笑闹玩耍了。终于,几乎每个支教者都会经历的事情发生在我所教授的班级。
国庆假期结束后,我的一个学生退学了。因为不想继续上学,觉的上学再怎么努力也没有什么用(因为国家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与每个学生相应助学金和生活补贴等个各项政策,这里已经基本上没有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失学了),他选择提前结束他的求学生涯。课代表告诉我他退学的瞬间,我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他的离开太过突然。回想起国庆节放假之前,我回家时他默默的站在为我送行的学生堆里,沉默的没有一点他即将放弃学业的征兆。那个瞬间我明白了他为什么在国庆假期里一直不停的给我发短信,不停的问我QQ号。可遗憾的是,我没有告诉他,而通讯记录里他的电话也被我删除了,我们就这样断了联系,教室里他的桌子很快就被搬走了,学生们说,他自己执意要退学,想要去外面打工。看着教室里曾经属于他的位置,我一次又一次的想,他现在在哪?在干什么,是不是真的在外面打工,而外面闯荡的日子是不是也向他想象中那样简单。我知道,没有他的地址,电话。班上和他同村的学生也说他已经联系不到了,也许这一辈子,我再也不会见到他了。
之后的11月,又是一位女生,退学的理由依旧那么简单——学不进去,不想读书了。再到今年开学,又是四位(其中两位同学因家庭原因转学)同学离开了班级。算上初二开学就退学的学生,这个班已经有十余名学生退学了。教室里的桌子很快被搬走,原本摆满桌椅,坐满学生的教室,在早春的三月飘散着空荡荡的落寞。学生们对班上同学这种突如其来的离开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只是默默的干着自己的事情,而有些学生也在心里悄悄地盘算着,自己到底是继续上学,还是和他们一样出去打工。
这里的教育水平比较低,全县排名很好的乡中学每年也只能考上五十多个高中生。而每年高考,全县也只有两百多人本科上线。在他们看来,在他们的父母看来,求学是一条太漫长、太艰辛的路。上高中、上大学和为此所付出的心血金钱相比,都有些得不偿失。与其这样一本一本的读书,换一个未知的未来,不如现在就开始外出打工,赚钱、学技术。我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想,我也很悲伤这里的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
支教半年,生活在这偏僻的山村之中,我没有看到预期中低矮、简陋的校舍,学生们的生活比起城里的孩子虽然有些清苦,但也不会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生活上虽然有种种的不方便却也没有艰苦到让我无法忍耐。停电的冬夜,我和队友听着窗外怒吼的寒风和衣而卧,盖着两床棉被和一床毯子依旧冻的手脚冰凉,瑟瑟发抖。可是这一切过去了也没有什么。
每当我站在讲台上卖力的讲解课程内容,每当我晚饭后和队友们一起在学校的操场上漫步,面对远方如画的群山,我总是一次又一次的问自己:我能给这个地方带来什么?这里的孩子究竟需要什么?他们并非我们想象中的一贫如洗,生活虽然不如城里孩子优越,可毕竟衣食无忧;他们并不睁大渴求知识的眼睛看着我,因为和这世界上大多数学生一样,在他们眼中,学习始终是件苦差事;他们也不是被大山隔断向往的乡下孩子,电视和网络让他们清晰地知道山的那一边是怎样一种繁华似锦。只不过在他们看来,那些都遥远的像星空中耀眼的北极星,星光炫目却遥不可及。他们只是顺着父辈的路走下去,上学、毕业(很多孩子初中毕业之后就不再求学,甚至一部分孩子会中途退学)、打工、结婚,就这样平淡的过日子。他们缺少的是梦想,是一个为之努力付出的梦想。《士兵突击》里史班长说,“每个人心里都开着花呢,一朵一朵的”。而他们却任由野草在心田疯长,最终淹没了花朵,只剩一片荒芜。
思及此,我隐约明白了我应该做些什么。支教一年,也许我不能让每一个退学的学生放弃他们终止学业,外出打工的念头;也许我不能让所有的学生了解知识的可贵和求学的重要。但是,我想尽我所能让他们学会思考人生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让他们学会浇灌心里原本就含苞的花蕾;让他们拥有一个能为之奋斗的梦想和目标;让他们人生的路上有一盏叫梦想的灯。
这一年,我想要点亮他们梦想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