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交流的主题是“以新闻经验为生”,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纸媒去哪儿了和传统媒体人去哪儿了。在座的都是新闻专业的同学,将来大家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新闻经验都会让你受益终生。
一、纸媒的生存环境
纸媒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以济南的都市报市场为例,排名第一名的齐鲁晚报每年收入5亿,第二名的山东商报收入2亿,,第三名的济南时报可能就是1亿或8千万。你花5角钱买一份山东商报,而我们的综合成本就要1.26元,所以我们不能在发行上盈利,广告是纸媒的盈利渠道。近几年,大量广告商流失,转向网络,导致纸媒的广告收入下跌,各家都市报的广告骤减。
报纸的内容在新媒体终端都是免费阅读的。网络媒体爆炸性的增长,纸媒丧失了大众传播的主导地位。业界一直在探讨报纸的冬天,作为传统媒体人,我们也认识到了纸媒遭遇到巨大压力,但在病重和危机之间,却留给我们传统媒体很大的思考空间,我们是不是将这种压力和困难在无形中放大。都市报市场的竞争一直很激烈,《都市快报》超过《钱江晚报》只用了半年的时间,《现代快报》也超过了《扬子晚报》。以山东商报和齐鲁晚报的竞争为例,这两家都市报的竞争在山东堪称楷模。晚报曾对商报施以严厉封杀:广告商的封杀、报摊的封杀等。经过几年的打打杀杀,都市报市场形成了一种生态平衡,第一和第二名的竞争促进了两家的共同发展繁荣。传媒的竞争也代表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东部地区都市报的竞争尤为激烈。
从翻阅到触摸的变化其实是新闻消费方式的变化。以前我们强调读者,现在“读者”的概念被“用户”取代,如何让用户更加方便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区别于新媒体终端,我们还有哪些需要做的。
目前,传统报业对网络的探索参差不齐,还不到大谈规模的时候,但有一点是一致的:谁都没有找到完美的转型模式,无论对网络的探索雄心有多大,核心支点都在传统媒体,换言之盈利还是来自于传统媒体。
如今,我们面临的压力足够了,我们应该反思,是不是走得太忙乱,忘记了自己。我们该思考如何掌握节奏。如今,齐鲁晚报和山东商报也能和谐共处了,因为我们知道面临的是全行业的压力。
二、被重新认识和确认的新闻经验
我们是受过新闻专业教育的人,更应该认清当前的媒介环境。当信息不是问题的时候,观点、思想、方法是稀缺品。在各种雷同、廉价的转发、分享面前,原创是稀缺品。在排山倒海的信息波面前,清晰、简洁、简单是稀缺品。
1.价值观至上
大家都知道的信息,纸媒怎样去报道?以周迅恋爱事件为例,网络媒体第一时间盘点了她的所有男友。我们纸媒能做什么?我想可以做“至少我们还相信爱情”。印象最深的是《人物》杂志的专访《小姐,你有一张未婚妻的脸》。
苹果的最大成功之处是将一切简单化,所有信息都融入APP。而对于纸媒,当用户沉浸在互联网信息的海洋中无法游离的时候,我们纸媒的优势就彰显出来了。传统媒体人的新闻经验能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洁的东西涵盖着思想、涵盖价值的时候,纸媒还是有资格的。
新闻经验用来干什么?价值观至上。纸媒应该坚守最基本的价值观。我们不是新闻的搬运工,而是价值的引领者。如今,我们获取的信息大多来自网络新媒体,我们传统的新闻热线有时不如微博快速。在浩如烟海的线索库中,我们挑选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线索去做。需要强调三点:一是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在运营方式方面,有偿新闻泛滥的媒体环境中能坚守这一点实属难得;在采编内容方面,现阶段炒作新闻太多,纸媒不做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二是守正与修正。报道内容符合主流价值观,减少凶杀、色情、抢眼球的八卦新闻的报道;纸媒要继续发挥封面功能和海报功能,必须坚持守正与修正。三是走大道走正道。在聊城针扎女婴的报道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看到网友留言:“媒体人要不要有操守?如果不是媒体记者步步紧逼,那家的孩子还有舅妈抱”,看到这样的评论我看到很寒心。
人文情怀也是价值观的一部分,以前我们的报道讲究宽度、广度、深度,现在更要讲温度。车祸现场,记者要避免拍惨烈的遇难场景,用细节拍摄取代,如拍眼镜、拍鞋子等。在媒体实践中,更要主要展现报纸品牌和城市形象。山东商报参与了超级马拉松的主办,提供运动员的补给,展示了“好客山东”的形象。
2.采访原创
不论是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最稀缺最贵的永远是采访,原创采访独步天下。马航事件中,全世界只有一家媒体在失联的现场,中国媒体一个原创都没有,中国媒体人需要反思。澎湃新闻的成功,在于很多新闻都是独家发布,令人欣慰的是澎湃新闻的用的都是从传统媒体转型过去的有丰富新闻经验的媒体采编队伍。
具体到山东商报,我们也重视采访原创。山东商报曾做过“山东国民党抗战老兵”的系列报道,这是独家资料。刚开始我们很有压力,后国家下发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做好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有关工作的通知,我们可以放开去做了。山东商报专门派记者花一年时间走访寻找了山东所有的抗战老兵,过程曲折,为了抓拍一个表情,记者需要跟他们沟通很长时间。有的老人因为是“国民党抗战老兵”,生活困难,晚年悲凉。我们联合相关单位发起了募捐公益活动,继续跟进报道,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因为掌握丰富的抗战老兵的一手资料,在台儿庄古城建成海峡两岸沟通桥梁中,我们在媒体报道中占优势地位。
我们另一个比较典型的原创是 “吴金红事件”。刚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吴金红路上遭遇车祸,父母尊重其生前愿望,捐出了她的心脏、肝脏和双肾,让四个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我们不要把此事件埋没在芸芸社会小新闻中,而要做成社会的正能量。因此,我们采用独家处理方式,在报道事件的同时,从学校方面入手,发出呼吁:《大学,请给你未报到的学生留个位置》。山东财经大学领导看到报道后紧急会商,看望了吴金红父母,我们进行了跟进报道:《她永远会是山财大的一员》《没有开启的大学通知书》《日记里十九岁的青春记》《替女报道》等。此事件报道并未结束,我们了解到吴金红的生前愿望是“如果考上济南的大学,带父母看看大明湖、千佛山和趵突泉”,于是报社派记者帮她完成这个希望;吴金红的妈妈说吴金红喜欢大海,报社跟相关部门联系,将吴金红的骨灰撒入大海。报道注重事件的社会影响,将吴金红的名字刻入遗体捐献纪念碑:《遗体捐献碑上第130个名字,属于潍坊女孩吴金红》,以此引起社会对遗体捐献的关注。此事件还经《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目前,“吴金红事件”的报道并未结束,我们让记者做好后续工作:常看望吴金红父母。
3.编辑原创
信息爆炸的社会,如果我们做编辑的,每天的版面就是让大家去复习一下昨天甚至是前几天微博热点、网络热点,这有什么价值?这就是纸媒从业者必须每天自问的一个问题:我这个选题,我这个版面还有多少存在价值?我们提出了“编辑原创”的概念:是指编辑对来自各方的素材,进行深入的选择和加工,体现本报立场和视野,赋予编辑在完成“临门一脚”任务时更大的权利与责任。
新闻是选择后的呈现,编辑原创首选要遵循新闻的选择。新闻的选择包括纪律的选择和自己的选择,所谓的纪律的选择指我们的报道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一些“潜规则”,这是我们无法规避的;而自己的选择则需充分发挥编辑的原创性。十一黄金周期间,所有的媒体都在做黄金周拥堵、客流多等新闻,为了避免信息的雷同,我们的记者不放假,所有热点的地方必须有我们的记者,随时报道当地的动态,编辑对信息做进一步的思考,从更广更深的层面来提升,将同质信息塑造为“独家新闻”。黄金周期间,我们推出了“免费之渴”、“急人之老”、“客流之变”、“文明之考”、“联动之救”、“思于足下”等封面报道,将假期中的问题反映上升到社会问题层面,引起读者思考。
此外,山东商报的其他编辑原创性的案例还有:海南万宁小学校长带小学生开房事件中,我们没有直接向读者报道信息,而以头版头条的位置,刊发了“这样一条新闻我们该如何向孩子解释”,然后在副题里写道,“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要教会孩子如何自保”。在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新闻报道中,我们避免了政策的模式化解读,而是结合百姓的实际生活对此进行报道。在选择总理照片时,我们为了突出“背水一战”的主题,选择了总理的侧面照。
新闻经验是纸媒的核心竞争力,喧嚣和浮躁下不妨永在,专业和专注必须长存。传统媒体人是新闻的秘书,不仅要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还要引导他们怎么看,并影响他们怎么办。
三、新闻经验必须置身于新传播语境
新闻经验必须置身于新传播语境中:I传播。I传播是基于用户体验,以个体发挥和个性表达为主要诉求的,以互动、共享为主要特征的传播生态,这种传播生态主要表现为:传统读者消亡,媒体的服务对象成为用户型消费者;新闻不再是单向的压迫式传播,而是以多向的互动与分享建立起来的用户体验。
纸媒应该尽可能地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检讨自己的操作理念和模式。全媒体架构是最具建设性的修正环境,在这种架构中,纸媒和新的介质、载体共生于一个“屋檐下”,有“近水楼台”的优势,纸媒更应该尊重知情权、满足知情欲;尊重每个个体的智慧。山东商报为了反映济南的天气变化,摄影记者坚持每天从办公楼的角度拍千佛山,一年下来,积累了足够的资料,通过照片的对比,直观的表现了济南天气的变化,形成强烈视觉冲击,做了《霾城,只能等风来》的报道,引起巨大反响
在I传播生态中,产品思维当先。新闻经验和新闻体验可以兼得,树立产品化思维,完成从新闻作品到新闻产品的转变。
四、结语
未来的报纸可能成为奢侈品,报纸仍然是主流读物,有阅读修养和悦读嗜好的群体仍是我们的读者。
未来传媒人要以新闻经验为生。新闻经验的积累是一场修行,这也确实决定着饭碗,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需要尊重用户体验,研究人性,成为产品英雄。在座的同学没必要非得以新闻为业,但一定能以新闻经验为生。因为你不得不生活在新闻里,新闻是一种主流生活方式,所以大家一定要懂新闻生产,懂新闻享受,乐活在新闻里。
传统媒体人的声明:刷屏虽易,做新闻不易,且行且珍惜。
庞道锋简介
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1990年-1994年,中国人民大学学习。1994年-2002年,任职于山东经济日报、经济日报、经济观察报。2002年至今,历任山东商报新闻中心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