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家长:
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为2019年毕业生举行一个简朴的毕业典礼,我代表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的全体师生,向毕业生同学表示热烈祝贺!
在座的毕业生同学有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经过勤奋而有序的学习,圆满完成了学习规划,撰写了合格的毕业论文,达到了毕业水平,即将走向新的学习或工作阶段,这对各位人生的道路来说,已经构成了里程碑。
什么是里程碑?十公里,二十公里,五十公里,一百公里,是前一段路程的结束,也是后一段路程的开始。它是成功的标志,也是新的起点。如果说值得骄傲的话,那是前一段的辛勤汗水结出了可喜的果实。如果一直骄傲下去,满足于已有的成果,那就会停止不前。久而久之,成了落后分子,就没有骄傲的资格了,就走向了骄傲的背面。所以我们在这里要告诫各位同学,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不断向前。
这个“戒骄戒躁”,这个“躁”,就是焦躁。我听说现在的一部分青年同志存在焦虑的问题。焦虑什么呢?焦虑成绩,焦虑排名,焦虑荣誉,焦虑考研、考博,焦虑工作、名位。他认为这个果子应该属于自己,就要一心一意、想尽办法去拿到手,拿不到就认为是莫大的损失,拿到了又要想方设法去守住。真是拿不到焦虑,拿到了还焦虑。个人焦虑,就要表现于言谈举止,于是父母亲友受其感染也不能不跟着焦虑。见面必谈成绩,见面必谈荣誉,见面必谈排名,见面必谈地位,终于在焦虑中度过了青春年华,碌碌无为,平淡无奇,迎来了自己的下一代,在婴儿铿锵有力的啼哭声中,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开始研究幼儿教育,开始研究神童,开始研究少年精英成长的秘诀,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在幼小的一代,刚刚懂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但至少这种焦虑它不是幸福。因为它是被逼迫的,无奈的,不得已的,也就是被动的。对于奋斗者来说,积极主动的奋斗,才是幸福的。而积极主动的奋斗必然是有科学规划的,有科学理想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这里,我想就著述之道,谈一点看法。
前人谈“治学之道”的较多,而谈“著述之道”的较少。所谓治学之道,就是如何取得学术突破,如何实现学术超越,如何取得发明创造,使自己成为学术能手,成为创新型人才。所谓著述之道,就是如何使自己的创新成果以合适的方式得到表达,以合适的方式得到固化,从而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成就,显示自己的成就,并使自己的成就长久地保持下去,保存下去,垂之久远。清代张之洞有一本《书目答问》,是治国学的门径之书,顾颉刚在《古史辨》第一期的自序中,认为自己的学问得益于《书目答问》。在《书目答问》的后边,附有一个名单,叫《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开列了清代善于著述的学者名单。什么叫善于著述呢?从表面观察,就是能写,写得多,并且写出来能传,可以传之于后代。不会写完就成为废纸。
我们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有位高亨先生,在我看来就是善于著述之人。他的著作有《周易古经今注》、《周易大传今注》、《墨经校诠》、《老子正诂》、《商君书注译》、《诸子新笺》、《诗经今注》、《古字通假会典》、《文字形义学概论》、《文史述林》等十余种,高亨先生1986年去世,已经三十多年了。盖棺论定,这些著作可以传世。
山大文史领域另一位善于著述之人是历史系王仲荦先生。王仲荦先生著作有《北周六典》、《北周地理志》、《金泥玉屑丛考》、《敦煌石室地志残卷考释》、《西崑酬唱集注》、《资治通鉴选》、《宋书校勘记长编》、《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㟙华山馆丛稿》、《㟙华山馆丛稿续编》等,还有中华书局《二十四史》点校本的《宋书》,也是十余种。王仲荦先生也是1986年去世的,他的这些著作同样可以确认是传世的。
高亨先生、王仲荦先生的著作可以用“量大质优”来评价。这个“质优”说的是水平高。这个“量大”,指的就是善于著述。他们的著述不外三种类型,一是教材,王仲荦先生特别突出,《魏晋南北朝史》数十年来无人可以超越。高亨先生的《文字形义学概论》也属于教材。二是专著。三是论文集。高亨先生的论文集叫《文史述林》,这是受他的导师王国维的论文集《观堂集林》影响取的书名。王仲荦先生的论文集叫《㟙华山馆丛稿》。在近几十年的学者论文集中,高先生、王先生的论文集都很有名气。2007年我去台湾开会,中研院林庆彰先生派三个学生采访我。我当时谈了一个观点,就是“三部著作可以支撑一个学者”。那就是“一部教材,一部专著,一部论文集”。近来和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的几位青年教师座谈,我又重申了这个“三根柱子支撑一个学人”的“三根柱子”理论。
我希望我们的教师都能成为真正的名师。这个名师,一方面取决于讲课水平高,精彩,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要写出一部好教材,像王仲荦先生《魏晋南北朝史》那样的权威教材。在名师的背后,当然还要有过硬的专著。在持续不断的研究和教学中,自然就会不断有新的见解,发表论文,最终结集成论文集。
除了“三根柱子”之外,还有两种著述方式前人很重视,值得仿效。一是日记,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大部头日记: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近人顾颉刚的日记,胡适的日记,吴宓的日记,都非常受重视。记日记是个好习惯,不拘形式,不拘长短,自由活泼,集腋成裘,积少成多。去年尼山学堂协助中华书局整理《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我审阅一遍,感到非常有价值。二是书信。老一辈的书信集,例如《康有为往来书信集》收入937封。《胡适书信集》收入1644封。《鲁迅书信》收入1300多封。我曾受王献唐先生家人委托整理《王献唐师友书札》,收入王献唐先生的友人写给王先生的信约八百封。这些书信集都很受重视,很受欢迎。现在我们不写纸质书信了,写电子邮件,发短信,发微信,这其中也同样有不少珍贵书信可以保存,也许可以仿照前人,把重要的往来书信选择出来,编成往来书信集。相信,日记、书信集都可以成为著述的一种形式,这两种形式都简单易行,建议大家不妨试试看。
有的同学会说,自己不再从事学术工作和教学工作。假如你从事出版工作、编辑工作,相信上面讲的著述之道同样具有借鉴意义。还有的同学会说,自己会当公务员,会当企业家,远离学术教育工作。我认为,我们今天走出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的门,一生都带着文人气,一生都不能改变作为读书人的基本特质。假如不错的话,那么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写作,至少可以写日记,而书信更如家常便饭,是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时机成熟了,你可能会写自传,或者访谈录、回忆录。到那时候,日记和书信集将为你的记忆贴上年月日,变成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大要素俱全的真正的历史,你的名字将出现在二十一世纪著述之林,你的著作将垂之久远,成为后人认识今天的重要史料,成为后人欣赏今天的重要作品,难道那不是一种幸福吗?
讲了这么多,我想还是回到前面的话题:“对于奋斗者来说,积极主动的奋斗,才是幸福的。”我愿意用这样一个观点与各位毕业生同学共勉,也与我们山大英国威廉希尔唯一官网的师生共勉。祝愿我们的毕业生同学未来的工作、学习、生活充满幸福。谢谢!
杜泽逊
2019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