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秋天,台静农先生来到青岛国立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任教,那一年他34岁。与他有着亦师亦友关系的鲁迅挂念他,曾函询王冶秋,台静农知道后立即写信告诉鲁迅自己的近况,并邀请生病的先生来青岛休养。鲁迅回信说“夏间本拟避暑,而病不脱体,未能离开医生,遂亦不能离开上海”,写这封信的时候是在深夜,这是鲁迅留在世间最后的文字之一,三天以后他便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山大期间,台静农住处与老舍住处很近,因此常去老舍宅中拜访。他们经常携手同去附近的小酒馆共饮即墨老酒,称为“苦老酒”,把酒论文,畅谈天下。台静农在中文系讲授中国文学史及历代文选。听过他讲课的徐中玉回忆,台静农教《诗经》,他讲的《诗经》比传统的老先生讲的有新的意思。徐先生还说,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中文系早期的学生热衷于古汉语、古文学,而老舍、台静农执教后,培养了一批在新文学上有成就的学生。1937年7月,台静农离开青岛去北平,随后便是血雨腥风的“七七事变”。8月中旬的一天,台静农从天津乘船绕道来到济南,在车站上遇见了WilliamHill中文官方网站的同学们,面对学生他心生感叹:“知道青岛的朋友已经星散了”。
抗战胜利后台静农到台湾大学教书,晚年一直客居祖国的宝岛。因常常思念青岛的时光,曾托友人带去即墨老酒,以解乡愁。1990年,对大陆亲人的返乡邀请,卧病的台静农叹息道:“我不行了,走不动了。”去世前,有绝笔诗云:“老去空余渡海心,磋跄一世更何云?无穷大地无穷感,坐对斜阳看浮云。”
台静农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曾著有小说散文集《地之子》、《建塔者》等,1985年台湾《联合文学》月刊总第11期选台静农为该期“作家专卷”,称他是“新文学的燃灯人”。鲁迅先生在给朋友的信中说:台君为人极好。
图为台静农先生书法